近日,浙江师范大学游埠寻音追本溯源实践队来到有“千年古镇”之誉的游埠,体验当地特有的早茶文化,寻访旧时“五马归槽”的盛景,瞻仰昔日历史名人,探究宗谱背后蕴含的地方文化。郎六里古街、郎家路横贯游埠东西,游埠溪、中山街、解放街纵列南北,形成二横、三纵的“世”字形格局。在解放街前,实践队一行也亲身体验了一番早茶文化。
清晨寻访,古街品茶早茶是游埠古镇最具特色之处,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每天凌晨两三点,店家便开始制作煎饼、油条,烧上热水,备好茶叶,静待顾客的到来。四五点钟,众多的老主顾便从方圆几里外赶来相会于此,闲话家常,风雨无阻,霜雪不缺。
绿茶一杯,煎饼三只,烟一包,每天的早饭钱占了86岁的年永元爷爷一天将近一半的花销,却依旧乐此不疲。另外一位86岁高龄的王宝金爷爷更是至今在游埠喝了33年的早茶。我们通过采访了解到,游埠早茶的兴起源于旧时民众之间信息交流之需,彼时通讯尚无今日发达,镇上的奇事异闻,商人之间的商品需求,大多需要通过人们口口相传,人们在人流频繁的早茶摊上交流彼此知晓的商业信息,早茶摊因此兴盛起来。
如今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年轻一辈已不再需要通过早茶摊来获取想要的信息,早茶摊中青涩的面孔慢慢消失了,三四十年前的青年一辈如今已是耳顺、古稀之年,他们割舍不下几十年如一日的早茶和因茶结缘的老友,早茶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延续了下来。
五马归槽,历史变迁饮完了清润的早茶,田野实践小组逐一考察了在鱼鳞图册中记载的被合称为“五马归槽”的五座历史古桥——"太平桥"、"永安桥"、"永济桥"、"永福桥"、"潦溪桥"。永安桥直通早茶街,素有“猪行桥”之称,这座长不过十余米的小桥看着凌晨四、五点的早茶出摊,商贩带来了新鲜的果蔬,见证过游埠最繁华的市集生活。出了早茶街向南走去,实践小队遇见了五桥中保存最完整的永福桥,永福桥“千疮百孔”的台基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它抗过了多少年风雨的侵袭。民国期间,在游埠在太平桥头与永福桥头开设柴炭行二家,每天由汤溪西北乡及龙游山区农民,用竹筏运柴炭来游埠出售,每日上市量约35000斤。而太平桥在1999年曾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听着桥边老人的回忆,不难感受到那话语中深深的遗憾与惋惜。但命运的悲剧性有时却更能见证人性的伟大,村民的集资修建最终使得这座百年古桥焕发新的生机。老人们一提起往日的募资修桥,言语间的自豪感无需言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5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