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时代特色文化精神,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丝路筑梦译学团来到了临沂市莒南县高家柳沟进行了走访调查,参观了“毛泽东为高家柳沟批示”展览馆。
脚踏红色土地扬帆青年创举
红旗招展,枪刀闪烁,革命年代出英雄。据了解,早在1937年,柳沟一带就有了共产党的活动。在革命战争的年代,当地热血青年沈相荣、严清溪等人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英勇就义、为国捐躯。1944年高家柳沟村党支部成立,在党的领导下,英雄的高家柳沟人民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来到展览馆后,展览馆创始人之一的沈德堂老师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为队员们讲述着往昔红色故事。据介绍,1953年高家柳沟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当时成立合作社缺少记工记账的人,团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就办起了记工记账需要的“识字班”。沈德堂老师于2003年开始筹备展览馆资料,2005年在济南编写,并于2005年十月份组织当地党支部一起举办了展览馆开幕仪式。整座展览馆不仅展示着时代风范,更是灌注了沈德堂老师的汗水与心血。“当时很多青年和妇女来学习,以后男青年和壮年以劳动居多,在识字班学习的多数是小女孩,这也就是识字班的由来。识字班创建以后,村里掀起了一股学习文化的风潮。但是,当时村里没有电,供给照明的煤油也不够,有些青年就上山砍一些松明枝,从松明枝上揩些油,在学习的时候用来照明。”沈德堂老师向实践队员细细描述。当年青年们的创举,为时代文化的发展锦上添花,其开拓创新的精神更成为了当代青年努力奋进的追求与目标。
领会光辉批示感悟文化浪潮
列宁曾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正如当时的中国一样,祖国要发展,关键的一步就是扫除文盲。毛泽东主席在对高家柳沟识字班的批示中曾提到过,农民组织了合作社,有了集体的力量,情况就完全改变了,他们可以自己组织学文化。“扫除文盲需要有党员们的引领,更需要农民们自己的力量,历史也同样证明,农民的力量是坚韧而伟大的!”团队队员在颂读完批示后如是说。随后,队员们来到了第二展室,高家柳沟村民们组织学文化的成果在展板上清晰地展示着。据了解,1971年,高家柳沟村业余学校就发展到33个班,常年参加业余学习的有1060人,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高家柳沟村走在了全国扫盲工作的前列。高家柳沟为全国农村地区组织开展学习文化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其开拓与进取精神更是当代青年应该不断学习与弘扬的正能量。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在高家柳沟党支部和团支部以及村民们的努力下,记工学习班中蕴含的时代文化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投身于学习文化知识的浪潮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如今更是激励着当代青年奋发学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紧跟时代步伐共创文明富裕
据沈德堂老师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高家柳沟于1981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商品经济知识逐渐成为了高家柳沟业校的学习内容,自此高家柳沟青年创新精神的发挥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团队队员紧跟沈德堂老师的步伐,来到了最后一个展室。沈德堂老师向队员们讲述道:“还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村里的知识青年们带领着全村人民一道向贫穷宣战,大家一人一把锄头,开发山区、植树造林、修水渠、建水库,慢慢地,村里一半多的农民迈进了经商的行业。”根据展览馆内的信息,团队队员还了解到,高家柳沟农民学习文化的风潮曾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称赞,1984年《中国农民教育》用中英两种文字介绍了高家柳沟团支部组织青年学习农业科学知识的事迹。这些成就不仅带动了高家柳沟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推动了海内外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的浪潮,不断实现“齐发展、共富裕”。走到展室尽头,队员们真切地体会到了高家柳沟在过去三十余年间的变化,正所谓“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高家柳沟青年们跟时代的步伐,将知识与智慧融入农村发展上,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文化的弘扬做了突出贡献。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始终是我们前进的方向,高家柳沟青年的创新创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今天,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继承这一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应尽的责任,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红色历史需重拾,时代文化需弘扬。作为当代新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十九大宏伟目标,为弘扬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青年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革新,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09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