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为感受先进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汲取榜样的力量,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曲阜师范大学丝路筑梦译学团一行人于7月17日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李家鸡山村,对当地三位杰出的先进代表进行了实地采访。
风雨征程七十载 饱经风霜踏歌还
李文合,现年92岁,1947年入党,如今已有71年的党龄。尽管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但老人家的身体依旧硬朗,仍坚持每天到田地里干农活。
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21岁的李文合就积极地加入到支援前线的队伍中,扛担架、运物资、送伤员……在战火的磨砺下,年轻的李文合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在身边炸开了,为了其它同志的安全,只能豁出命去。”时隔70多年,回忆起往日,老人依旧心潮澎湃,浑浊的眼神中依旧透露出当时的激情与坚定。老人的双手上血管凸起、指甲微黄、满是褶皱,布满着岁月的痕迹,正是这双手在枪林弹雨中扛枪上阵,诠释着老人作为军人的血性和担当。
在之后的采访中,队员们了解到在战争期间李文合获得了多枚奖章,但遗憾的是在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提及此事,老人摆了摆手,平淡地说:“没啥大不了的,都已经过去了。”
当队员们和李文合老人聊起现在的生活时,老人家感慨地说:“现在的生活啊,真的是越来越好了,有补助,也有养老保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这心里真是觉得光荣”。通过老人质朴的话语,在场的队员们深切体会到李文合老人作为一名老党员爱党向党的决心。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行动的真实写照。
身残志坚亦无悔 一心向党勇争锋
李文良,现年96岁,于1947年入党,如今虽因眼疾双目失明,但老人的思路依旧清晰,提起之前的峥嵘岁月,老人用质朴的语言向队员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作为一名战士,同时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李文良25岁那年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战斗打响后,李文良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气节和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曾荣获三等功等多项荣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现如今李文良和儿子一起生活在村里,居住条件一般,甚至有些简陋,但老人一直坚持嘱咐儿女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他说:“党员就是要为老百姓服务的,我现在上了年纪,没法再为大家办事,但是也绝对不能麻烦组织。”队员们听到了老人家说的这番话后,不禁肃然起敬,心中感慨万千,这种对于生活艰苦朴素的品质让在场的每一位队员深感敬佩。尽管老人身体行动不便,但依旧坚持为我们讲述他在战争年代的种种经历,最后也不忘嘱咐队员们:“孩子们啊,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呐。”老人的眼虽已盲,但拥党爱国的心是永远明亮的,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的期盼更是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杏坛辛苦数十载 终身伴随仁爱心
7月16日下午,丝路筑梦译学团的队员们来到了优秀教师殷玉臣的家中,对老师进行了采访。
通过老师的自我介绍,队员们得知殷玉臣老师从教近二十年,曾获得过莒南县优秀教师的称号,在《时代青年》等杂志中就关于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的问题发表过多篇文章。提起有关学校改革的问题时,殷玉臣老师就自己所在学校实行小班制授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实行小班制授课可以更好地加快学习进度,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融入到课堂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老师,殷玉臣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对在场的队员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希望作为大学生能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走出校门、了解国情,为以后的工作垫下基石,使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老师眼神中表露出的殷切期望让每一位队员都备受鼓舞。
从三位杰出的先进代表身上,队员们深刻的体会到先进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一种身先士卒的担当、一种一心为公的奉献,更是一份敢为天下先的执着。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把人生理想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以知识为基础、以理想为风帆,勇于担当责任,加强道德修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实现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0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