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关爱留守儿童,7月18日,岭南师范学院曦望社会实践队秉承着青春·志愿·担当的志愿精神奔赴两广,跨越600多公里,来到广西朴圩中心校开展12天阳光支教活动,给孩子带去知识和温暖。
学生认真写着心里想对父母说的话。翁微微 摄
志愿者了解到朴圩中心校的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其余部分孩子的父母忙着赚钱,早出晚归,孩子起床后和睡着前都见不到父母,发现这里的孩子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机会特别少,孩子们早已习惯把心事和心里话都憋在心里,心疼父母为家庭辛勤付出却又无能为力,渴望父母陪伴却无法说出口。
为此,曦望蓝衣人在传授知识之外特意开设了感恩教育这门课程,旨在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表达,让孩子体会到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拥有感恩之心,身心会变得愉快和健康,生命也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同时,让孩子勇敢地去表达和行动,让孩子与父母彼此更亲近和谐。
课堂上,志愿者首先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了解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为救下自己的孩子用自己身躯挡住死神以及一位六旬老父捐肾救子的故事,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接着,志愿者讲解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以及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并带领孩子们一起朗诵《游子吟》,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体谅父母辛勤劳动,学会关心问候父母,回家为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报答父母的爱。课堂的最后,知道孩子们羞涩,不善表达,习惯把话憋心里,志愿者还特意教学生们折信封,让他们把感谢父母和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信封上,然后把信封投入信箱里。
志愿者与孩子爸爸通话,将孩子信上感恩的心声读给孩子爸爸听。黎超彬 摄
志愿者们把信箱里的信封一一阅读完,放学后,志愿者来到了学生家中,本来想让小女孩自己将信上的内容读给爸爸听,但是小女孩太过腼腆和羞涩,不习惯,也不好意思说出这些她觉得肉麻的话。可曦望蓝衣人不愿错过孩子表达感恩的这次机会,决定替小女孩跟她在广东打工的爸爸进行通话,“熙熙(化名)的爸爸您好,我们是来到这边支教的志愿者,熙熙在信上提到很思念您,说您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为这个家付出太多太多了,希望您能多休息休息,别太操劳,身体能够健健康康,每一天都能快乐……”不是不爱,不是不思念,不是不感激,只是不善于表达。“孩子,你做不出的,曦望蓝衣人代替你做,但下一次,你要做自己的发声者,好吗?”“好。”女孩点了点头答应道。
“我当时搂着她,却能感觉到她的手在颤抖,她很紧张,也很激动。”志愿者这样说道。熙熙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一年回家一两次,能够和他们通话和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每一次,她都很激动,但又很紧张,生怕说错话惹父母生气,怕打扰到父母工作和休息,想要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却又不敢说,因此,借这次写信的契机,志愿者代替她向父亲表达感恩和祝愿,也进一步增进了父女两人的感情。
“我仿佛听见了爸爸妈妈的笑言,开门,是你们回来了,一伸手,抓了个空才发现这是梦,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我舍不得松开你们的衣裳,多希望你们能陪在我身旁,给我呵护,看我成长。”“我想快快长大,让你们不再操劳,不再奔忙……”这是其余一些孩子们写在信封上的内容,他们思念父母,渴望关爱,渴望陪伴,迫不及待想要长大好照顾父母,不再让父母辛苦。
这一封封信,实际上是贫困山区乃至全国各地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写照;这一字一句镌刻在志愿者们心间,重重敲击着曦望蓝衣人的心扉。12天支教时光很短,但曦望蓝衣人承诺会在身后一直陪伴着孩子,关爱他们,不忘初心,阳光支教,用心呵护他们成长,为他们护航,让他们不再孤单,让这个夏天成为孩子最美的回忆。与此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让孩子能更多地得到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健康快乐地成长。
http://www.dxsbao.com/news/1309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