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里不可缺少的陪伴,是她缺失的最大温情。
在走访过程中,我认识了那样一位小妹妹,她叫饶家萍,12岁,是一位留守儿童,家住在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的村庄里,马上就读小学五年级,成绩优异。在她刚出生不久后,父母为了挣钱养家,就忍心离开她,去了外地,靠在工地上打零工赚钱。日子也还算安稳地过着,家萍也在爷爷奶奶的精心照顾下慢慢长大。可是意外却在家庭逐渐走上安康幸福的时候发生了。爸爸在工地上发生意外,不幸身亡。也许是受不了家庭的重担,母亲也改嫁到了外地,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小孩。现在,家庭的重担就全交到了年迈的爷爷身上,到现如今都还在外面靠着自己仅剩的力气挣钱,而奶奶则因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在家照顾孙女的饮食起居。
听到这些消息,我的心里是颤抖的,在这里说被震动了,一点也不为过。这并不只是因为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更是因为奶奶和妹妹的坚强和乐观。奶奶在提到已故的儿子时,总会用亲昵的眼神看看自己可爱的小孙女,脸上更是一直带着那份很特别的笑容。尽管看着奶奶是在微笑的,但我明白奶奶心中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无比悲痛的心情。她无可选择,为了孙女不会因为没有父母而变得悲观孤僻,她只能一直坚强乐观,始终用微笑面对生活。
奶奶这样的善意伪装是极好的,因为她影响着妹妹变得一样的乐观坚强,但也许是环境的原因,妹妹还是给人一种内向的感受。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我依稀记得妹妹就说了两句话。一句就是我们在询问她的假期作业有没有不会的时候,她很自信地说了一句没有。而另一句则是在队友谈到他童年的顽皮经历时的“哥哥,你真的好顽皮啊,还会逃学”。也许是她还没有完全接受我和队友的来到,但这也不难看出,她确实是有些许内向的,但这不并影响她一直微笑着聆听着我们和奶奶的交谈。她会面带微笑地看着你,仔细听着你对她说的每一句,每一个期望。这样的微笑让我心泛涟漪,让我感动。我的童年是相对很幸福的,虽然家里是很贫穷,但我一直在父母百分百的爱和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不能完全体会妹妹的内心到底是这样的一种心境,而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有的能力,引导她,帮助她,让她能够更加开心、乐观、坚强地走属于她的未来的路。
此外,妹妹的坚韧让我自愧不如。即使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她仍能够坚持努力学习,奶奶和爷爷也是为了一直毫无条件地支持着妹妹读书,走出大山,走向更大的城市,拥有更好的未来。我再次被感动了。在城市中的某些小孩,拥有的条件是那么的好,却还会逃学厌学,和他们比起来,我真的为萍萍感到骄傲、自豪。
在走访结束回到住处的时候,我和妹妹手拉手走了一段路。说实话,我并不是那种很会安慰或鼓励别人的人,但我仍就希望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给妹妹带去温暖。我拉着她的手,就像带着自己的妹妹一样,对她说着我能够说的一切动听的话,让她能够体会到这世界的美好。我们也互留了电话号码,约定会时常联系。她更会在我们分开两分钟后就给我发来短信,说谢谢姐姐,问我的生日,想保存我的照片。我很感动,很欣慰,也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妹妹。我想这就是缘分吧,让我们相识,我会好好珍惜这份收获的感动。
在三下乡结束时,我又去见了妹妹。这次我和队友给她买了笔盒、钢笔、各种本子、橡皮擦......拿到东西的她是那样的高兴,一直很有礼貌地给我们说着谢谢。我们被她感动,她又感谢着我们,而我们都需要学会感恩。感动就是这样的神奇,会让你想为她做很多的事情,不求回报。我们同时也践行着感谢、感恩的誓言。
极少与父母相聚,却仍挡不住他们学习的心,他们的笑容可以融化整个寒冷的冬季。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看见了一群“各怀心事”的小朋友,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不过十来岁,最小的才三四岁。他们都是从小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照顾下长大的。一年中,可能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见到父母,更甚者,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
小朋友永远都是很单纯的,他们还没有懂得世间的艰辛,不知生活的压力。见到我们这样一大群陌生人,他们也不会更多的害怕,而是十分的欣喜,也许是他们知道我们会陪伴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他们是那样的好学,即使他们对于高斯是毫无所知,他们也会认认真真地听你讲完高斯的故事,还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要在这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你就不会看见孩子会是闷闷不乐,他们知道感谢。所以他们会在折纸环节,用自己独特想象力和创造力,折出更种各样的东西,要送给我们这群哥哥姐姐,或者是辛苦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不仅孩子会懂得感谢,我们更应该学会感谢。比起这样一群生活艰苦的留守儿童,我们的童年是那样的幸福。现在我们还能健康地在大学悠然地念着书,不需要考虑任何的生活问题。也是他们,让我们重新拾回了童年的初心,找到我们的定位,我们的目标。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只希望自己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去满足更多像他们一样的渴望学习的孩子。
留在家中,只为让孩子更加安心,让孙子得到更好的照顾。
每个地方总会有那样一群人,他们一直坚守在家中,只为了能够自己的儿子儿媳能够更加安心的在外工作,在家里照顾好整个家,照顾好自己的孙子孙女。或者,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仍然坚持靠自己微薄的力量抚养着孙子孙女。
是的,这样的一群老人,就是我们宣讲的对象。在知道了本次的宣讲对象后,我们也曾迷茫了,对于这些特殊的老人,我们应该讲些什么呢?从小就会听见大人会说这样一句话,“老人就是溺爱孩子”;也有听说,因为家庭的原因,有些家长不得不让孩子辍学,或是到了法定读书年龄,也还为送孩子到学校。所以我们确定宣讲的内容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也许我们讲的并不是那样的专业,也并不能完全让老人们能够相信我们的话。但我们还是用心的讲,讲完之后更是安排了一对一的交谈环节。通过交谈,我们发现老人们都是吃了文化少的苦,所以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有时确实是迫于无奈。老人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他说“我现在是很累,但想到两个小孩以后可以生活得更好,我就什么都不怕了”。这就是家人,无论多辛苦,始终想着孩子;无论条件都不好,始终想着先解决孩子上学的环境。他们都有共同的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向政府提意见,改善孩子的上学条件,并说一定会较好孩子,让他们学会感恩,感谢我们对他们的帮助。
听着这些话,我内心的滋味是不能用语言描述的。我只能对这些那样相信我们的老人说,我们一定会尽力。其实我们不是想得到他们的感谢、感恩,才来到这里,而是我们为了来践行自己的感恩誓言。就如那句歌词: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成为美好的明天。
一如既往地忙碌充实,一如既往充满惊喜感动。孩子的笑容与童心是世界上独有的一道景致,而我们愿有不老的心境去欣赏它。“大多数的事,是不可言传的,他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到达过的空间。”我喜欢用里尔克的这句话形容我们一行二十二人与石门的情谊,描述走访、支教、宣讲里和孩子、老人相遇的点点滴滴,收获的感动、感谢、感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21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