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变化剪出来,缕金作胜,剪彩为人。在朱曼华这里,剪纸已不单单是日常的生活,更多的是承担了将剪纸这一项技艺在国内外的传承和发扬的责任。作为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主席,朱曼华老师不断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带到国际舞台,为中国剪纸的对外传播添砖加瓦。
7月17日伴着炎炎烈日,青岛农业大学“探访胶东民间剪纸汲取国粹艺术精华”赴胶东服务团来到了朱曼华老师的家中,亲身感受“国宝级”剪纸作品的璀璨魅力。
世代剪纸 剪出时代变迁
剪纸这门技艺从百年前朱老师的姥姥开始传承,她母亲也将一生倾注在了剪纸上。朱老师本人已度过60年的剪纸生涯,老师的儿子从六岁接触剪纸,小孙女三岁半就早早地接触了这门伴随朱老师一生的技艺,世代剪纸可谓所言不虚。
在探访中,队员们有幸得以观赏朱曼华老师母亲和姥姥的作品,透过古老的样式和脆弱的纸张,传递出百年前剪纸风采。
那一本本作品集,朱曼华老师历时近三个月,一张张、一幅幅整理出来,从花纹形式到繁复的结构中,无不体现旧时代剪纸与当代剪纸的巨大差异:旧时代剪纸题材多以民俗故事和当年戏班子上演的戏曲为主;剪纸作品不常作为礼品相赠,但也不局限于窗花,更多的则是如门联、门钱等用于日常家庭装饰和祈福;当代剪纸相较旧时期,则多了一份趣味性和艺术性,如今剪纸作品多用以装饰为目的。
“现如今的成就,应该都归功于我的姥姥,我也愿意跟随我姥姥学习剪纸”。在朱老师小的时候,别家的小孩都出去玩耍,朱老师却自愿将空闲时间用来学习剪纸。小小年纪,喜爱剪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她心里始终想着剪纸,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剪纸,所爱之深由此可见。
发扬光大 “国宝”作品入世界因为现在剪纸创作的多元化,朱曼华老师也慢慢接触了一些电子网络,经常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了解国际大事和当下的新潮元素来寻找创作灵感。
队员通过与朱老师畅谈得知,现在国家也十分的重视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剪纸便得以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我们没有必要崇洋媚外,中国剪纸有值得全世界骄傲的艺术价值。
在朱老师不断的对外交流中,中国剪纸也走上了世界的舞台,全世界的友人都被这一项精妙的中国技艺所折服。美国就朱曼华老师的作品发行了一本集邮册,为中美建交37周年珍藏版纪念册,限量发行;在与新加坡的对外交流中,一位富商被朱老师的剪纸作品深深折服,以29万的价格将朱老师的一幅大型作品购买回国进行收藏。
创新立意 推陈走出国门
朱曼华老师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构思、设计出来的,大型作品需要提前构图,而小型作品基本不需要画图,熟能生巧,心中有想法,转眼间就能够在手中表现出来。
她于2016年春节在新加坡与来自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多国的国际友人进行了为期40天的剪纸艺术表演和教学,也曾在非洲多国进行过剪纸艺术交流和演讲,真正意义上将剪纸推出国门,走向世界。
朱曼华老师的作品种类繁多、样式精美。队员们在欣赏时发现有一套作品风格与以往截然不同,出现了西方的星座与东方的生肖巧妙结合,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产生出一种别样的美感和新意。
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朱曼华老师自行创作了一幅《报春图》,由2008朵梅花繁复交叠而成,工艺之精妙与复杂令所有观赏过这幅作品的人叹为观止。这幅《报春图》在展览过程中被澳大利亚官方看中并收藏。
“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创意和灵感,有一定的创意,才能不断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在交谈中队员了解到,朱曼华老师在生活中也时常记录随时产生的灵感,在这些源源不断的灵感支撑下,朱老师的作品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屹立不倒,广为流传。
http://www.dxsbao.com/news/608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