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一扔何时了,大学校园得让“垃圾分类”两手抓
说起垃圾分类,不得不看“样板”城市上海怎么做。6月28日,上海教育新闻网发布了由上海市教委制定的《2021年上海高校垃圾分类和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方案》,在体制上对高校垃圾分类建设做出了模范第一步,但同时更要与树立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知识体系相结合,方能两手抓起让校园更美。
仍徘徊在“可回收”与“不可回收”间做选择。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是两类回收的垃圾桶坚守着第一岗位,“随手”一扔是不得已。如旧的设施只能强化垃圾“可回收”的观念,与“垃圾分类”差得不只是多几个垃圾桶,更让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观念无从实践。
观念是有了,但头脑体系还空了些。都说“要从娃娃抓起”,这话一点也不错。近日,九龙坡区华岩小学校开展了校园垃圾分类调查活动。活动当天,华岩小学红领巾电台的小主播们摇身一变,成了“校园垃圾分类调查员”,走进教学楼,以“垃圾分类小常识”为话题,随机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提问调查。中小学生时期通过丰富的活动实践,让“垃圾分类”观念扎根于心,成为青年步入社会后,头脑中形成的“垃圾分类”体系正是意义所在。而高校学生学习力正是最强时期,“垃圾分类”头脑体系尚且还是零星半点,我们“从娃娃抓起”的同时,也要“从高校抓起“,别让以后”娃娃“长大成人了,在丢垃圾这件小事上,看着现在的大学生们“乱扔垃圾”。
与此同时,宿舍垃圾处理也是一大不得已的难事。楼上楼下寝室分布,每日的垃圾清理,只能靠保洁阿姨们在楼道楼道间运着一大袋一大袋地来回上下。
要改善这样一种状况,或许每个人做到一小步就是一大步。
沈阳大学有一位17届的毕业生,她叫张锶,从2017年就在全校范围内发出“将垃圾带下楼”的倡议,到现在的垃圾分类研究,再到部分中小学和社区的环保宣传、专业培训。她常常说:“要使垃圾分类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标志,做好垃圾分类体现的是我们对绿色生活的追求、对原生态健康生活的向往”。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的课外活动主题。大学校园是接触新鲜事物的天地,“垃圾分类”也要打造一片园地,让更多大学生都能做好”垃圾分类“这件随手“小事”。课外应是“垃圾分类”的实践空间,以行动来构建起“垃圾分类”理念体系,开展校园“垃圾分类”志愿活动以及利用好校园媒体进行主题宣传等,让“垃圾分类”不再是嘴上一提的事,需要每一个人都共同参与其中。
随手“小事”不只是说得这么简单,每人每天平均会生产1公斤垃圾,那么每个宿舍就会生产近似5到6公斤,相加整栋宿舍楼到整个校园,可见,垃圾不再是眼前的“小事”一扔就能了之的。
http://www.dxsbao.com/news/3523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