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落月,中华圆梦。再起征途,突破创新。”,嫦娥四号为人类揭开地月系最后一块处女地的神秘面纱……
不一样的嫦娥四号
“嫦娥4号”作为新的探测卫星,是由着陆器、巡视器和中继星三部分构成。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着巡组合体”,它们将一起降落月面,随后释放巡视器。巡视器则主要勘探月球的地形和地质。另外,中继星上配置了1台科学载荷用于探测来自太阳系内天体和银河系的低频射电辐射,为未来太阳系外的行星射电探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为了能保证嫦娥四号准确无误地进入预定轨道,奔月“专属列车”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也作出了许多的技术改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乙运载火箭总指挥金志强说:“为了确保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研制队伍做了充分的准备,采取了一系列加严措施,强化质量管控。尤其是在发动机舱、箭体结构、发射支持等13个方面,每一项改进都严格按照流程,经过了论证、验证和审批。”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嫦娥四号才完美的实现发射。
回首嫦娥一号到三号,每一次的发射都带着不同的目标任务前往月球,而嫦娥四号与以前的嫦娥号相比则更是不同。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潮汐力使月球的自转有效地减缓,使得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月球的另一面,从地球上始终不能完全看见。嫦娥四号这次的科学任务是开展月球背面表浅层结构和月球环境的探测与研究,而它的工程目标则是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以及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除了目标和任务不同以外,嫦娥四号与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还有许多方面不一样。
嫦娥三号与嫦娥四号的不同主要集中在着陆地点、通信方式以及有效载荷。嫦娥三号是在月球正面着陆。那里布满了月海玄武岩,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着陆较为容易。而嫦娥四号的着陆点却是月球背面地形崎岖的冯·卡门撞击坑。这里很难找出更大、更平坦的地方供嫦娥四号安身,因此嫦娥四号的降落难度就非常大,而且这也导致了嫦娥四号无法像嫦娥三号直接和地面联系。最后,科学家们就想出了构造一个中继卫星的方式,用来保证正常的通讯。
“飞鸽传书”的任务就落到中继卫星“鹊桥”身上。“鹊桥”是一个长方体加太阳电池翼和天线的简单结构。它采用板式结构形式,可由锂电池和太阳电池翼供电,从而实现对地、月、日的稳定控制,为着陆器、巡视器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和数据传输提供有力支撑。除此之外,科研团队还为嫦娥四号配备了8台有效载荷,涉及月球的各个方面,有效保证嫦娥四号顺利完成任务。
继续走下去的工程
嫦娥四号是嫦娥工程大家庭的一员。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和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国分别发射了二号和三号乃至如今的四号,实现了探月工程中“绕”的目标。
在随后探月工程的策划中,工程领导小组又将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第一个阶段已慢慢走向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嫦娥号发射的任务的目标不同,都是一个对月球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未来的嫦娥号又有新的任务和目标,中国探月总工程师吴伟人院士表示:“未来的嫦娥五号和六号将共同完成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回’的任务,即实现月球采样后自动返回。它们会带着“四件套”升空,分别是月球着陆探测器、月面巡视器、月面上升器和轨道返回器,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要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还需要突破很多技术,如样品采集技术、月面上升起飞技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技术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北京飞行航天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说:“我国的探月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这些只是一小步,我们的探月工程要好好的走下去,稳稳当当的走下去,让探月工程全面完成。”
探索并未停止
面对不同的探月卫星,嫦娥四号最值得骄傲的是它是人类第一次从月球的背面着陆。世界各国从第一次登上月球到现在,从来没有一次是从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从月球背面软着陆,无疑是人类探月的伟大壮举。
谈及探月工程,许多人都会想到美国的阿波罗探月计划。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展探月工程的国家。美国的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阿波罗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计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阿波罗1号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罗13号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除此之外,在阿波罗计划初期,由于艾森豪威尔总统对航天计划并不热衷,阿波罗计划的经费始终没得到落实以至于1972年后就再也没有宇航员登上月球。
与之相比,我国的探月工程一开始就获得国家大量的支持,国家给予的经费也逐年增加。对于安全问题,我国是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从嫦娥一号到现在的嫦娥四号,我国从来没有出现因为安全隐患而造成宇航员受伤甚至死亡,而且我国的探月还一步一步向前发展进步。
月球对人类充满着吸引力。地球缺少能源,而月球却被专家们称为21世纪的波斯湾。月球最主要的燃料是氦3,蕴藏量高达5亿吨。据美国科学家加利莫夫估计,200吨的核燃料氦3就可以满足地球上1整年的能源需求,而沉积在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上百年的能源需求。
除了丰富的能源,人们还看中了月球的“居住”前景。1998年,美国发射的“月球探测者”发现月球上存在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当时宣布,月球上的两极存有1100万至3.3亿吨的冰水,可以满足人在月球上生存的需要,水如果分解成氧和氢,又可以成为太空飞行器的重要燃料。美国由此制定了往月球移民的计划。类似这样把人类迁移到月球上的计划是各国的月球开发宏图中都有的内容,月球因此被称为地球未来的第八大洲。
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我国空间研究学者庞之浩说:“月球上有人类发展最需要的能源、资源和生存空间,无论经济、军事、政治价值都非常高,几乎可以这么说,谁取得开发月球的竞争优势,谁就占据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嫦娥落月,中华圆梦。再起征途,突破创新。”,嫦娥四号为人类揭开地月系最后一块处女地的神秘面纱……
不一样的嫦娥四号
“嫦娥4号”作为新的探测卫星,是由着陆器、巡视器和中继星三部分构成。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着巡组合体”,它们将一起降落月面,随后释放巡视器。巡视器则主要勘探月球的地形和地质。另外,中继星上配置了1台科学载荷用于探测来自太阳系内天体和银河系的低频射电辐射,为未来太阳系外的行星射电探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为了能保证嫦娥四号准确无误地进入预定轨道,奔月“专属列车”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也作出了许多的技术改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乙运载火箭总指挥金志强说:“为了确保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研制队伍做了充分的准备,采取了一系列加严措施,强化质量管控。尤其是在发动机舱、箭体结构、发射支持等13个方面,每一项改进都严格按照流程,经过了论证、验证和审批。”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嫦娥四号才完美的实现发射。
回首嫦娥一号到三号,每一次的发射都带着不同的目标任务前往月球,而嫦娥四号与以前的嫦娥号相比则更是不同。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潮汐力使月球的自转有效地减缓,使得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月球的另一面,从地球上始终不能完全看见。嫦娥四号这次的科学任务是开展月球背面表浅层结构和月球环境的探测与研究,而它的工程目标则是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以及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除了目标和任务不同以外,嫦娥四号与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还有许多方面不一样。
嫦娥三号与嫦娥四号的不同主要集中在着陆地点、通信方式以及有效载荷。嫦娥三号是在月球正面着陆。那里布满了月海玄武岩,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着陆较为容易。而嫦娥四号的着陆点却是月球背面地形崎岖的冯·卡门撞击坑。这里很难找出更大、更平坦的地方供嫦娥四号安身,因此嫦娥四号的降落难度就非常大,而且这也导致了嫦娥四号无法像嫦娥三号直接和地面联系。最后,科学家们就想出了构造一个中继卫星的方式,用来保证正常的通讯。
“飞鸽传书”的任务就落到中继卫星“鹊桥”身上。“鹊桥”是一个长方体加太阳电池翼和天线的简单结构。它采用板式结构形式,可由锂电池和太阳电池翼供电,从而实现对地、月、日的稳定控制,为着陆器、巡视器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和数据传输提供有力支撑。除此之外,科研团队还为嫦娥四号配备了8台有效载荷,涉及月球的各个方面,有效保证嫦娥四号顺利完成任务。
继续走下去的工程
嫦娥四号是嫦娥工程大家庭的一员。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和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国分别发射了二号和三号乃至如今的四号,实现了探月工程中“绕”的目标。
在随后探月工程的策划中,工程领导小组又将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第一个阶段已慢慢走向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嫦娥号发射的任务的目标不同,都是一个对月球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未来的嫦娥号又有新的任务和目标,中国探月总工程师吴伟人院士表示:“未来的嫦娥五号和六号将共同完成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回’的任务,即实现月球采样后自动返回。它们会带着“四件套”升空,分别是月球着陆探测器、月面巡视器、月面上升器和轨道返回器,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要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还需要突破很多技术,如样品采集技术、月面上升起飞技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技术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北京飞行航天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说:“我国的探月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这些只是一小步,我们的探月工程要好好的走下去,稳稳当当的走下去,让探月工程全面完成。”
探索并未停止
面对不同的探月卫星,嫦娥四号最值得骄傲的是它是人类第一次从月球的背面着陆。世界各国从第一次登上月球到现在,从来没有一次是从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从月球背面软着陆,无疑是人类探月的伟大壮举。
谈及探月工程,许多人都会想到美国的阿波罗探月计划。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展探月工程的国家。美国的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阿波罗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计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阿波罗1号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罗13号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除此之外,在阿波罗计划初期,由于艾森豪威尔总统对航天计划并不热衷,阿波罗计划的经费始终没得到落实以至于1972年后就再也没有宇航员登上月球。
与之相比,我国的探月工程一开始就获得国家大量的支持,国家给予的经费也逐年增加。对于安全问题,我国是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从嫦娥一号到现在的嫦娥四号,我国从来没有出现因为安全隐患而造成宇航员受伤甚至死亡,而且我国的探月还一步一步向前发展进步。
月球对人类充满着吸引力。地球缺少能源,而月球却被专家们称为21世纪的波斯湾。月球最主要的燃料是氦3,蕴藏量高达5亿吨。据美国科学家加利莫夫估计,200吨的核燃料氦3就可以满足地球上1整年的能源需求,而沉积在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上百年的能源需求。
除了丰富的能源,人们还看中了月球的“居住”前景。1998年,美国发射的“月球探测者”发现月球上存在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当时宣布,月球上的两极存有1100万至3.3亿吨的冰水,可以满足人在月球上生存的需要,水如果分解成氧和氢,又可以成为太空飞行器的重要燃料。美国由此制定了往月球移民的计划。类似这样把人类迁移到月球上的计划是各国的月球开发宏图中都有的内容,月球因此被称为地球未来的第八大洲。
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我国空间研究学者庞之浩说:“月球上有人类发展最需要的能源、资源和生存空间,无论经济、军事、政治价值都非常高,几乎可以这么说,谁取得开发月球的竞争优势,谁就占据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嫦娥落月,中华圆梦。再起征途,突破创新。”,嫦娥四号为人类揭开地月系最后一块处女地的神秘面纱……
不一样的嫦娥四号
“嫦娥4号”作为新的探测卫星,是由着陆器、巡视器和中继星三部分构成。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着巡组合体”,它们将一起降落月面,随后释放巡视器。巡视器则主要勘探月球的地形和地质。另外,中继星上配置了1台科学载荷用于探测来自太阳系内天体和银河系的低频射电辐射,为未来太阳系外的行星射电探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为了能保证嫦娥四号准确无误地进入预定轨道,奔月“专属列车”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也作出了许多的技术改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乙运载火箭总指挥金志强说:“为了确保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研制队伍做了充分的准备,采取了一系列加严措施,强化质量管控。尤其是在发动机舱、箭体结构、发射支持等13个方面,每一项改进都严格按照流程,经过了论证、验证和审批。”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嫦娥四号才完美的实现发射。
回首嫦娥一号到三号,每一次的发射都带着不同的目标任务前往月球,而嫦娥四号与以前的嫦娥号相比则更是不同。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潮汐力使月球的自转有效地减缓,使得月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月球的另一面,从地球上始终不能完全看见。嫦娥四号这次的科学任务是开展月球背面表浅层结构和月球环境的探测与研究,而它的工程目标则是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以及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除了目标和任务不同以外,嫦娥四号与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还有许多方面不一样。
嫦娥三号与嫦娥四号的不同主要集中在着陆地点、通信方式以及有效载荷。嫦娥三号是在月球正面着陆。那里布满了月海玄武岩,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着陆较为容易。而嫦娥四号的着陆点却是月球背面地形崎岖的冯·卡门撞击坑。这里很难找出更大、更平坦的地方供嫦娥四号安身,因此嫦娥四号的降落难度就非常大,而且这也导致了嫦娥四号无法像嫦娥三号直接和地面联系。最后,科学家们就想出了构造一个中继卫星的方式,用来保证正常的通讯。
“飞鸽传书”的任务就落到中继卫星“鹊桥”身上。“鹊桥”是一个长方体加太阳电池翼和天线的简单结构。它采用板式结构形式,可由锂电池和太阳电池翼供电,从而实现对地、月、日的稳定控制,为着陆器、巡视器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和数据传输提供有力支撑。除此之外,科研团队还为嫦娥四号配备了8台有效载荷,涉及月球的各个方面,有效保证嫦娥四号顺利完成任务。
继续走下去的工程
嫦娥四号是嫦娥工程大家庭的一员。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和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国分别发射了二号和三号乃至如今的四号,实现了探月工程中“绕”的目标。
在随后探月工程的策划中,工程领导小组又将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第一个阶段已慢慢走向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嫦娥号发射的任务的目标不同,都是一个对月球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未来的嫦娥号又有新的任务和目标,中国探月总工程师吴伟人院士表示:“未来的嫦娥五号和六号将共同完成中国探月三期工程‘回’的任务,即实现月球采样后自动返回。它们会带着“四件套”升空,分别是月球着陆探测器、月面巡视器、月面上升器和轨道返回器,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要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还需要突破很多技术,如样品采集技术、月面上升起飞技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技术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北京飞行航天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说:“我国的探月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这些只是一小步,我们的探月工程要好好的走下去,稳稳当当的走下去,让探月工程全面完成。”
探索并未停止
面对不同的探月卫星,嫦娥四号最值得骄傲的是它是人类第一次从月球的背面着陆。世界各国从第一次登上月球到现在,从来没有一次是从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从月球背面软着陆,无疑是人类探月的伟大壮举。
谈及探月工程,许多人都会想到美国的阿波罗探月计划。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展探月工程的国家。美国的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阿波罗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计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阿波罗1号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罗13号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除此之外,在阿波罗计划初期,由于艾森豪威尔总统对航天计划并不热衷,阿波罗计划的经费始终没得到落实以至于1972年后就再也没有宇航员登上月球。
与之相比,我国的探月工程一开始就获得国家大量的支持,国家给予的经费也逐年增加。对于安全问题,我国是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从嫦娥一号到现在的嫦娥四号,我国从来没有出现因为安全隐患而造成宇航员受伤甚至死亡,而且我国的探月还一步一步向前发展进步。
月球对人类充满着吸引力。地球缺少能源,而月球却被专家们称为21世纪的波斯湾。月球最主要的燃料是氦3,蕴藏量高达5亿吨。据美国科学家加利莫夫估计,200吨的核燃料氦3就可以满足地球上1整年的能源需求,而沉积在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上百年的能源需求。
除了丰富的能源,人们还看中了月球的“居住”前景。1998年,美国发射的“月球探测者”发现月球上存在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当时宣布,月球上的两极存有1100万至3.3亿吨的冰水,可以满足人在月球上生存的需要,水如果分解成氧和氢,又可以成为太空飞行器的重要燃料。美国由此制定了往月球移民的计划。类似这样把人类迁移到月球上的计划是各国的月球开发宏图中都有的内容,月球因此被称为地球未来的第八大洲。
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我国空间研究学者庞之浩说:“月球上有人类发展最需要的能源、资源和生存空间,无论经济、军事、政治价值都非常高,几乎可以这么说,谁取得开发月球的竞争优势,谁就占据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http://www.dxsbao.com/news/1485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