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手写记忆”支教领航人周青松:一路同行,亦师亦友

来源:大学生网报 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文/张云云 图/吕序达 张云云

  今夏的七月,安徽师范大学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志愿者们,踩过尖利的石子,睡过冰冷的地板,晒过炽烈的阳光,吃过清汤的面条,也见过深夜的月光。这段支教的路,走得格外艰难。但幸好,他们一路相互扶持,并不孤单。回忆起在庐江县东风村的十天时光,队员们不约而同地感谢一个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党支部书记、2016级辅导员周青松老师。

04“手写记忆”团队在实践地东风村的合影.JPG

  既然来了,就要做到最好!

  “是主心骨,也是定心针”。这是队员们对周老师的评价。第一次下乡实践,队员们多少有些稚嫩,许多工作不知该如何开展。作为团队的指导老师,他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各项事务,同时又关注细节,根据实践地实际情况指导团队及时调整工作。

  东风村地处偏远,师资力量缺乏,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当地家长十分信任安徽师大志愿者,冒着酷暑将孩子们送到支教团队。正因如此,支教对象年龄层次跨度大,这让初次站上讲台的队员们有些无所适从。周青松老师及时召开了团队工作会议,具体分析问题,指导队员们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活动安排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不辜负家长的信任,不辜负孩子的期待,是周老师对队员们的要求和希望。“既然来到这里,我们就要做到最好!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受益,我们此行就是值得的!”周老师在会议上说的话成为团队的信念,激励着队员们稳步向前。在他的指导下,支教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获得了当地村民们的广泛赞许。

01周青松老师召开团队会议.JPG

  以严师姿态,守护最美童心

  “今天的课上得不错,要是再增加一些课堂互动就更好了……”每一节课,周青松老师都坐在教室后排随堂听课。课下,他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队员们的不足之处,力求教学有改进、工作有动力、队员有成长,更好地为支教对象服务。周老师密切关注课堂动态,立足实际,指导队员们探索“支教+文化传承”新模式,为东风村的孩子们开设一系列特色课程。例如,“尊师礼仪”课,教导孩子尊重老师、敬畏知识;“孝亲教育”课,让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小小书法家”,引导孩子感悟汉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严行禁止队员们在教室里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哪怕是在进行备课、写新闻稿等工作,也不可以。他说,孩子年幼,很难抵制诱惑。而作为支教老师的队员们,要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02周青松老师和队员们讨论课堂教学.jpg

  周老师的严谨态度鞭策着队员们扎实开展教学工作,他的认真负责也发挥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团队支教渐入佳境。队员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互听课、互评课,砥砺切磋、以求进益。积极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倾情陪伴,呵护孩子幼小心灵。努力做到在支教中夯实专业知识,锤炼师范技能,体悟师生真情。这个夏天,“手写记忆”支教团队一同守护最美童心。

  白手起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实践地条件十分艰苦。支教团队初来乍到,可谓“白手起家”。没有床铺,仅有的两个房间灰尘重重,周老师和队员一起将其收拾干净,利用村民提供的凉席,打地铺休息;缺乏生活用品,他每天清晨五点钟起床为团队购买所需物资;没有晾衣服的地方,周老师就地取材,用两根竹竿担在围墙和大树之间,供队员们晾晒衣物;没有现成饭菜,队员们主动担当起了“炊事员”的角色,在支教之余为全队解决饮食问题……即使条件简陋,但周老师事无巨细,义无反顾地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共同经历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从抵触到习惯。

03周青松老师教小朋友正确握笔姿势.jpg

  用队员们的话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周老师更像是他们的兄长。他努力了解每一位队员的性格,默默地关注他们的状态,及时给予疏导和鼓励。也许只是一句工作时的问候,也许只是饭桌上的糗事分享,也许只是角落里的漠然陪伴,却让每个人不再迷茫和孤单。“手写记忆”支教团队从最初的磨合逐渐走向默契和团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初来的那一份生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生活的和谐快乐、团队协作的高效运转。

  良师益友,一路同行。7月25日,“手写记忆”支教团队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周老师的教诲和陪伴不仅沉淀在十天支教时光里,也融入每一位队员今后的成长道路,激励着他们不惧风雨,砥砺前行。

http://www.dxsbao.com/news/1376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举行缅怀先烈,致敬抗疫英雄在主题活动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举行缅怀先烈,致敬抗疫英雄在主题活动(陈萍萍何欣)2020年4月19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于线上举行“缅怀先烈,致敬抗疫英雄”的主题活动…… 默爱手语社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举办“防疫我在”活动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举办“防疫我在”活动(陈萍萍何欣)2020年2月23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于线上举行“防疫我在”的主题活动。由团支书陈萍萍举办,参加人员有…… 默爱手语社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举行防疫我在主题活动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举行防疫我在主题活动(陈萍萍何欣)2020年2月23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特殊教育班于线上举行“防疫我在”的主题活动。由团支书陈萍萍举办,参加人员…… 默爱手语社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关爱白血病儿童

11月22日,由湖南师范大学17特殊教育班组织的志愿活动于下午三点,在新阳光病房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由王承艳组织负责,活动环节分为,招募志愿者,志愿者培训,陪小朋友做手工。本次活动与…… 王承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一次家教实记

(通讯员:王承艳)芃芃看见喜欢的会尖叫,会拥抱,尖叫两三次次,每次三四声;扯头发,3次;看见瓶子会让姐姐拧开,直接瓶子,不会说;学着姐姐喝水,先是想拿姐姐的水杯,我告诉芃芃,…… 王承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来自星星的你

(通讯员:王承艳)关于自闭症儿童,我见过的,喜欢长时间注视某些东西,比如自己的手、随身的玩具、转动的风扇、花园里的洒水器等。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这些都归类为“自闭症行为”。我们…… 王承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班级志愿活动开始啦!

(通讯员:王承艳李璇)10月26日下午两点半,由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特殊教育班级组织的“大手拉小手”志愿活动在新阳光病房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由负责人王承艳组织,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招募志…… 王承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大手拉小手”之志愿活动

(通讯员:王承艳李璇)10月26日下午两点半,由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特殊教育班级组织的“大手拉小手”志愿活动在新阳光病房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由负责人王承艳组织,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招募志…… 王承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自动化学院承办 “青韶织锦 绘艺境 青春华彩绽校园” 第六期大学

暮春四月,暖风裹挟着花香漫过八教回音壁的檐角,一场汇聚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盛宴在此绚丽启幕。4月26日,由自动化与电气工…

兰州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圆满落幕

4月26日晚,兰州交通大学时代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本届比赛以“…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教逐梦,实习砺行|外国语学院师范生实习纪实(

一、观摩悟教:于细节处见真章初入实习校园,走进优秀教师的英语课堂,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授课教师以流利的英文创设沉…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途领航・筑梦同行”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成功举

为有效帮助我院学子全方位提升考研备考效率,新乡工程学院“言·智行”学风建设工作室于4月25日下午南北校区同步组织了“研途…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助力学生成长

4月2日下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菲华楼A203教室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经验交流会。此次活动以“学海…

最新发布

山东大学赴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调研团 第一阶段调研圆满结束
8月19日,山东大学赴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调研团结束了为期一周的政府访谈调研。期间,团队先后与张店区发改局、科技局、经信局、人社局、环保局有关领导座谈,并前往IUIA鲁中国际创客中心参观。…
山东大学赴淄博张店区新旧动能转换调研团社会实践正式启动
8月14日下午,山东大学赴淄博张店区新旧动能转换调研社会实践团队抵达淄博张店区,正式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调研。…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这是一本令我震撼,让我动容的书!  这是一部展现中国一个时代背景与人民胜过全景的记录。全书共三部,一次又一次递进的感情,也让读者们无一不心潮澎湃。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记宝塔山与梁家河之行
为重温革命历史岁月,收获革命真经,研习红色经典,学习传承延安精神,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延习知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队正在开展为期7天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该实践队由校团委相欣余和陈楼老师带队,30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培训班同学组成。…
山东大学“校安”实践团队赴驻济高校调研大学生宗教情况
  山东大学“校安”实践团队赴驻济高校调研大学生宗教情况  9月1日,山东大学“校安”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安管会办公室召开启动会议,团队队长在会议上陈述社会实践活动规划和路线行程安排, …
“手写记忆”式支教:温柔年少时光,惊艳蒙尘岁月
  “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7月16日——7月25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奔赴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开展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在志愿者的努力下,“手写记忆”式支教初见成效。  文字 …
海大学子一“渔”窥脱贫
作为校青马社会实践团队石榴小分队的一员,和队伍一起远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进行稻渔养殖模式的探讨。以望从中总结经验,用于当地的现状改善建议,同时便于其他贫困地区借鉴。…
不忘初心,精神洗礼——记枣园革命旧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延习知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队在研习延安精神,品读红色经典的路上继续矢志不渝地前行。…
队长札记:返乡支教,一个人的愿望,一群人的守望
  返乡支教,始于乡情,忠于需要,成于同窗。这个夏天,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旗帜真的飘扬在了我家乡的土地上。纸短情长,从花津河畔到罗昌水边的这一段路,是诉不完的回忆。  梦 …
美丽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