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大学生如何面对就业市场
一、就业市场现状
2015年全国毕业人数749万人,2016年756万人,2017年795万人,2018年预计800万人。
竞争,残酷的竞争;职场,竞争的职场。每年社会实际可以接受大学生的岗位数量有限,2006年大学生就业趋向:3.5%考研,4.5%考公务员,13.5%至16.5%进入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有80%的应届大学生进入中小型民营企业。所以,应届大学生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尽快了解中小型企业经营的模式和用人的政策,以便更好地承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
我们建议:应届大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凭借着专业和智慧,用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来证明我们是“货真价实”的大学生,企业需要有学历、有能力、更有良好态度的大学生。
市场就是战场,面对激烈竞争的职场,不要找借口,更不要抱怨。大学生参加工作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解决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远大的人生目标,远大的目标是要通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实现的。
一粒麦子的命运不外乎有三种,其一,做食用,体现它的使用价值;其二,被腐烂,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其三,做种子,实现它的创造价值。然而,当麦子被农民收进谷仓时,谁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价值……
即将踏入职场的应届大学生是否思考:您的职业目标?如何实现您的职业目标?面对激烈的竞争职场,您采取的措施?
刚踏入职场的应届大学生有许多困惑:
1)为什么用人单位需要有经验的人才?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提出的经验要求是否在难为我们?是否合乎情理?如不给应届大学生锻炼的机会,大学生将永远也不会有经验?
2)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到底适合做什么?有什么专业优势?
3)合理的薪资要求为什么得不到理解?我们也要生存?我们也要承担家庭义务?
4)我们应届毕业生的差距是什么?“伯乐”——您在哪里?
5)难道我们应届大学生就一无所值?就没有强项吗?
……
二、应届大学生工作的目的?
在当今中国社会知识经济浪潮中,学历培训不再是国民素质的普及教育,而是每个家庭对成员的经济投资,是家庭对子女未来职业的经济投资,是社会成员应用的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工作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种:一、为解决生存;二、承担家庭的义务;三、履行社会的责任;四、为了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人生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社会进步的规律。面对市场经济,不少应届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竞争的严峻性,还没有体会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还认为我们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如同“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还错误地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盲目地“自信”。
大学阶段学习的知识仅占人一生知识和技能的5%至10%,也就是说,参加工作后的学习与积累更为重要,特别在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职业经理人的显著标志。
由于企业是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经营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的主要指标,企业没有利润就是浪费社会的资源。所以企业要求员工要承担责任、工作要有绩效。应届大学生恰恰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承担重任的,是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如果大学生再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企业是不愿意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的。
员工的岗位是企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员工实现个人抱负的场所,岗位素质是由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岗位经验和岗位任务所组成。
学历不等于能力、证书更不等于业绩,企业或客户不会对我们的学历、或证书“买单”,只会对我们岗位的贡献和工作的业绩进行“买单”。
我们应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
作为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的当代大学生,要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不好小事的人,永远做不好大事。
三、树立良好的就业价值观?
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熟悉期”、“熟练期”、“发展期”、“成就期”四个阶段。应届大学生刚踏入社会,正处于职业生涯的“熟悉期”即由不懂到懂、由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在此阶段的大学生是价值观、工作观、家庭观、薪资观的形成时期,要积极寻找适合自己潜力的职业,在大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承担岗位任务的能力时,还需要具有岗位经验的主管来指导和监督。因此,要求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否则,在寻找职业时会丧失更多的就业机会。
由于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市场的多变性,就要求企业要随之而变,企业的员工也要随之改变。应届大学生踏入职场时,面对就业压力,只能适应环境,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面对环境,不要抱怨、不要指责,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当我们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时,不要过多地与企业谈论待遇,积极地把握企业提供的每一次机会,用自己的勤劳汗水和聪明才智来改变自己、改变环境。
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态度是成功的心态,积极的态度更能激发人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消极的态度就是埋怨一切、否定一切,是失败的心态。失败的人总是抱怨环境、埋怨运气。
能力是为态度服务的,成功等于能力加态度。
思路决定出路,应届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态度,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薪资态度、家庭态度、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以及恋爱态度,善于在问题背后寻找机会。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员工的目标通过企业目标而实现的,只有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才能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
四、如何设计“求职书”?
寻找工作就是寻找未来的职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是每一个大学生梦寐以求的。
寻找工作的第一步:设计自己的《求职书》。
求职书的基本内容:自荐信、个人简历、学校推荐表、有关证书、家庭背景说明。
1、自荐信
主要阐述岗位的认知、应聘的理由(优势),对应聘行业、企业的理解,个性的分析,职业的分析,求职动机与趣向的分析。
2、本人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籍贯、年龄、身高、体重、血型、健康状况
学历、专业、毕业院校、毕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所获得的奖励与证书
参加社会实践(单位、岗位、时间)
参加培训情况(时间、课程、课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及培训的认知
家庭背景关系(父母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兄弟姐妹等情况)
3、学校推荐表
专业课程、考试等级(分数)、每学年的获奖情况、学校推荐的意见
4、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
计算机的办公自动操作能力,计算机与岗位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OA、HR、CRM、SCM、ERP等B2TB2、C2TC2、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工具。
5、对应聘岗位的认识与理解
对所应聘岗位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岗位流程、岗位标准与岗位任务的认识与理解,针对岗位行业的特点,应聘人员应具备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经验的要求。
正确处理应聘岗位与未来职业的关系。
五、如何把握面试的机会?
面试是主要考察应聘者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思维分析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同时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大学生由于思维模式的限制,还存在着较浓的学生意识。为此,应届大学生首先要转变思想和意识,既工作观、价值观、薪资待遇的观念均要转变。由“学生式员工”转变为“企业式员工”,由“以我为主”转变为“以企业或客户为主”。
1、面试主要考察的内容:
1)行为礼仪:
行为是意识的表现,什么思维决定什么行为。应届大学生没有经过入职前的职业指导和素质培训,不少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缺乏合理、规范的行为礼仪,在着装、言谈、举止方面还处于幼稚、非职业的学生时代行为。企业一般要求应聘者注意着装整洁、仪表端庄、行为合理、有礼有节、举止大方、注意约束。应届大学生要注意应聘岗位的职业形象。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对岗位员工的基本要求,考察应聘人员对岗位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第一次采取笔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专业的基本知识。第二次采取面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面试比笔试更具有灵活性,面试主考人员更易进一步考察应聘人员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特别考察其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是否符合所聘岗位的专业要求。
建议:应聘前,对岗位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思考,对自己应聘岗位相关联的专业知识要系统的复习,让所学的知识在自己脑海中重复一遍。当主考人员询问时,能基本回答准确。
3)岗位经验
岗位经验是指从事岗位工作的熟练程度,主要考察应聘人员对岗位和流程有无基本的概念,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岗位的直观素质和从学习到进入角色所需要的时间,考察应聘者(其)潜在的职业素质,以及是否具备在未来的职场承担重任。
面试时,主考官有时会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考察应聘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应聘者是否具有独特的观念和思路。
4)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
表达能力是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考察应聘者逻辑思维、沟通交流、以及把握问题的准确性。主考官通过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以书面或口头形式表达出来,考察应聘者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主管官有时提出较为刻薄的、难以回答的问题,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心理素质和思考分析能力。
组织能力是应聘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5)应变能力与思维能力
应届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时刻刻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机会,这就要求应届大学生需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岗位的要求和现场情况,做出判断。主考官主要通过应聘者的回答是否准确、迅速,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是否敏捷,考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判断能力以及今后工作的表现能力。
6)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应聘者本身所固有的、不易改变的。
通过应聘者过去的工作态度、工作价值观、人生观,对所服务企业的认知、受培训的感受、薪酬待遇、自身能力及对环境的客观评价,包括对失败与挫折的认识。考察应聘者能否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工作与生活、工作与岗位的关系。
由此,主考官可以推断出应聘者对今后工作的态度,进入角色的时间,工作的适应性以及企业对其进行培养和投入的时间,进而做出选择。
7)求职动机
求职动机是大学生进入岗位基本思想的反映,由一个人性格所决定,求职动机不论正确与否,只要有合理的即可。
求职动机是反映一个应聘者的思想、意识,是能够影响员工未来工作的行为与结果。
8)性格和爱好
应聘者的性格和爱好似乎与招聘毫无关系,其实不然。通过面试,主考官要大概了解应聘者的交际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上进心和进取心是否强烈等,从而确定他是否适合从事本岗位工作。
如发现应届生或应聘者提供虚假资料,或回答时有虚假的言语和行为,主考官一般会采取立刻放弃的原则。
2、面试考察的重点
1)考察普通员工
基本知识:任职资格、基本要求、工作流程、做事原则和岗位能力。
专业知识:与岗位相关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巧。
工作经验:处理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方法,能完成部门主管布置的基本任务,并协助主管做好部分辅助工作。处理工作时要多思考、多分析,要具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沟通技巧:沟通是员工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巧,要求应届大学生要尊重事实,善于理解他人、积极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对事、对物、对人有良好的技巧和方法,能摆正自己的职位与能力的关系,能正确处理公司与个人的关系。
工作态度: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人生价值观、合理的薪资观、能正确处理工作、薪资与岗位的关系。
应届大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是决定其是否被录用的主要因素。希望应届大学生不要忽视工作态度的重要。因为,它是应届大学生对工作、学习、生活具体思考的表现。
2)考察主管级员工
团队管理与奉献精神:要求主管级员工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事事能以公司利益为大局,以客户、公司的利益为先,提倡岗位奉献的精神,领导模范的作用。
敢于承担领导责任:对下属员工的过失,作为主管要敢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在工作上要指导下属,在生活上要关怀下属,在学习上要帮助下属,对事业、对客户、对企业要有责任。
较强执行能力:执行是一个中层主管必须具有的职业素质,服从,绝对的服从是一个合格主管的基本要求,结果来自于过程,细节决定成败。
再学习能力:惟有学习,才能进步。在面对市场竞争的环境,合格(的)主管要适应市场、适应环境的要求,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知识的更新、素质的提高都来自于有效地学习。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创造新机会和新环境的能力。创新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以及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实质性的创新。
自我挑战能力:主动自觉接受企业挑战,实际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肯定的过程。
六、“择业”比“就业”更好
“择业”比“就业”更重要。“方向”比“速度” 更重要。
“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上大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没有兴趣的“就业”,实际上是无意义的工作。“择业”是为选择自己的事业而进行有效地工作,“择业”是为未来的职业打下夯实的基础,“择业”是寻找自己更感兴趣,并愿意用一生心血为之努力奋斗的职业。
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处理企业与岗位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差岗位”与“差企业好岗位”的关系,“好岗位”可以锻炼自己和造就自己,“差岗位”虽然能获取眼前的利益,但有时会影响未来职业的发展。
要正确处理“跳槽”与“择业”的关系,“择业”是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跳槽”如果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我们鼓励“跳槽”。“跳槽” 如果仅仅为了所谓的薪资福利,我们建议不要“跳槽”,因为无谓的“跳槽”将影响您事业的发展,延长您事业成功的时间。
要正确处理岗位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只要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选择较多的岗位来锻炼自己,用职业轮训的方式来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要快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深度”与“宽度”。
合理的薪资是能力的体现,是岗位贡献的合理回报。没有待遇就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没有福利就不能“留驻”优秀的人才。合理的薪资福利是天经地义的,无可非议的,但没有投入,就没有报酬。只讲报酬,不讲投入,有时会丢失更多的机会。
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自己的职业安全。
“择业”比“就业”更重要。
(齐克龙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师)
http://www.dxsbao.com/chuangye/713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