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潮汕特色文化
李海珠
摘要:潮汕文化是中国粤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人却对潮汕文化不甚了解,甚至对潮汕人持有刻板印象,本篇文章主要是从一个本土潮汕人的观点去阐述潮汕文化的精髓:潮汕的饮食文化,戏剧音乐和民俗文化。
关键词:潮汕饮食 戏剧音乐 民俗
一、潮汕简介
潮汕地区,地处粤东。很多人会以为潮汕是一座城市,其实并不尽然。揭阳、潮州、汕头、汕尾四座城市一起称之为潮汕地区。许多人对于潮汕地区的印象是:潮汕话像加密文书一样听不懂、潮汕人天天喝茶从小喝到大、潮汕很封建重男轻女……但真正的潮汕绝不仅仅只是这样,潮汕是著名的侨乡、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 ,是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亚洲玉都、中药名城,自宋代以来享有“岭海名邦、南国邦郡、海滨邹鲁”之称。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就曾作诗称“渴慕潮汕几十秋”,潮汕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名茶之乡、蕉柑之乡、青梅之乡、青榄之乡、荔枝之乡、潮州菜之乡,潮菜是粤菜主干与代表,潮菜曾三次被官方指定作为中国饮食文化唯一代表参与世博会。
二、潮汕饮食文化
潮汕饮食文化是粤东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文化。自唐朝以来,官员往来潮汕,宴会应酬,潮汕饮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受中原饮食习俗风尚的影响;宋代以后,官员来往更加频繁,不少福建人到潮州作官,给潮州饮食带来闽南口味;清代,淮扬菜通过商贸活动也有部分为潮菜所吸收。虽然潮汕饮食文化深受中原、闽、粤等饮食文化的影响,却仍能独树一帜,保持特色。
潮汕人的饮食习惯表现为“清、淡、甘、和”的特点,潮汕菜风味清鲜,刀工细腻,制作精巧,烹饪技法常用的有炖、焖、炸、炊、炒、泡、煎、淋、烧等十几种。喜用沙茶、豆酱、卤酸菜、冬菜、南姜、红豉油等特产为佐料。潮汕人日常饮食中最大的特点是“功夫茶”和风味独特、花样繁多的小吃,像远近闻名的蚝烙,以及各种水果烙、宵米、笋粿、粽球、水晶粉球、春卷、玉兔饺、猪肠胀糯米、鱼丸、卤鹅等,在潮汕地区几乎遍布城乡的街头巷尾。
三、潮汕戏剧音乐
(一)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
(二)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历史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州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1957 年潮州音乐团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并荣获金质奖章。据传六十年代初,周总理访问瑞典时,瑞典国王馈赠的礼物中,便有两张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乐唱片。由此可见,潮州音乐在国际上也具有极大影响力。
(三)潮汕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流行于潮汕一带的英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据说它起源于明代中期,是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形式分有“前棚”和“后棚”之分,现已大多简化只有前棚表演,表演时画着梁山好汉脸谱的演员手持双棒或圆鼓起舞,气势粗犷雄壮。
四、潮汕民俗文化
(一)民间习俗
1.七样菜
七样菜是潮汕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七食用这道菜,这种用七种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的菜肴,有“新春发大财”的寓意。虽然味道比较怪,但主要是为了过年图个吉利头。
2.出花园
出花园是指当男女孩长到15岁时,便接受这样一种仪式的洗礼,一般是农历七月初七,别人在过七夕,只有我们潮汕人在准备出花园啦。这一天,满15岁的男女们都要穿新衣,吃宴席,必须要吃鸡鸭的内脏,寓意着“身体的新生”。关于“出花园”一语的由来,普遍认为未成年的孩子在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里,直至15岁到来,宣告童年时代向另外一个时代的转变,所以要从“花园”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门槛,从此要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3.打油火
“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种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须请师公来屋内做法一次,驱去室内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这是潮汕乡下入厝的驱鬼仪式,俗称“打油火”。
(二)节日风俗
1.盂兰盆节
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
2.中秋烧塔
中秋烧塔是每年中秋的农历八月十四,禾市各村均会指派人员砌塔,塔高一般1.5米不等,村庄大则塔大,塔底要用砖块砌成,塔身大多用碎瓦片砌成约占塔高的3/4,然后再用瓦片园叠砌封顶,塔底须前后各留一个塔门,前门用于投放燃料用,后门用于拔出火灰。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为稻草及谷壳等,主要由年青人敲着锣鼓到各家收集。
3.土地神生日
六月廿六,是土地神圣诞之日,潮汕民间称“土地爷生”。现在潮汕人祭拜土地的形式已经十分简单,在田头插上香烛,便可祈请土地神享用。在各家各户,都设有“地主神位”,每逢初一、十五(也有初二、十六的),都以饭菜或瓜果祭拜,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勤且持之以恒。如有乔迁,“地主神位”也是首先迁入的对象。由此可见土地神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4.祭拜神灵
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神庙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佛门诸神、道教诸神、帝王圣贤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潮汕人如此痴迷拜老爷有一定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潮汕地处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企望“有求必应”而去拜祭。而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并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5.祭品
拜不同的老爷,需要准备不同的祭品、以及纸料。祭品以鸡鸭鱼和潮汕特色食品为主。主要是粿品:如萝卜糕,潮汕人叫做“菜头粿”,年糕叫做“甜粿”,松糕叫“松粿”,用糯米粉加鼠曲草蒸成的叫鼠曲粿,红陶土小碗蒸成的米糕加上菜脯粒就是咸香的咸水粿了。拜不同的老爷需要准备不同的粿品,比如拜关神爷需要用红桃粿,七月十五鬼节需要拜安仔粿(一种人形粿品,因为七月半人吃人的习俗)祭拜是潮汕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形式。
6.节庆活动
节庆活动也是潮汕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节庆活动有营老爷,即游神与赛会。潮汕人把抬着神像或擎着彩旗、敲锣打鼓绕乡游行称为“营”。营老爷活动是全村盛事,村里的年轻新婚男丁会抬着老爷像在全村游神,届时也会有英歌和舞龙舞狮等表演,而其他人则手持香条,紧随其后,等待上香。节庆活动的尾声以搭台“做大戏”结尾,也就是在村里的广场搭台,请人来唱潮剧以及表演木偶戏。“做大戏”一般会进行三天两夜,很多村民都会带着全家老少搬着板凳去广场看潮剧。
在这些看起来封建且传统的习俗文化背后,蕴含着潮汕人对传承的信仰,对先人的尊敬缅怀,对生活的乐观和阖家团圆的理念。潮汕文化是海内外潮汕人的根,在深入了解后,我更觉得它是“满园春色关不住”,它是一棵“繁花树”,作为潮汕人的我无比自豪与骄傲,也更加坚定要弘扬潮汕文化的决心。
http://www.dxsbao.com/art/6642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