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网友向潮新闻相关记者爆料称,许多互联网上的医生疑似为“假医生”,这些“互联网医生”实际并没有在其所认证的医院工作。“互联网医生”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充当“主治医师”“名医”与“专家”,发布科普视频与微信视频问诊,而在实际医院的官网上,并没有这些“互联网医生”的相关信息。(4月13日,钱江晚报)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看病首选“互联网医生”,线上问诊在他们看来省去了出门时间,医生回复迅速,能够快速进行病情的诊断。“熬夜的五大危害,别再后知后觉”“如果有以下几点特征,你可能就是生病了”“几部教你测试你的心肺功能是否正常”这些话术时常萦绕在我们耳边,视频中的“互联网医生”身穿白大褂,一本正经地讲述着相关健康问题,抓住了受众的心理需求,用符合现实医生拥有的语调与方法,极大地吸引着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关注度。
事实上,互联网问诊近年来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通过互联网与医生进行线上沟通交流,互联网问诊充分发挥了其医疗价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实现了更加快捷快速的智能化就诊服务。疫情期间,患者可通过图文咨询、电话咨询、网上预约挂号网上问诊方式,满足了患者需求,实现了互联网化便民就医或复诊,在医疗资源稀缺的边远地区,互联网问诊的作用更加凸显。除此之外,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互联网医生”们利用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结合充分与网友互动,发布科普宣传视频,把医学知识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之处。
但毋庸质疑的是,“互联网医生”这一IP正批量被塑造,相关社交媒体平台的带有黄V、蓝V认证的“互联网医生”实际上都是假医生。这些所谓的“互联网医生”冒用医生的名义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更是扰乱了互联网问诊的正常秩序。如一些“互联网医生”通过神话某些药物的治疗作用,夸大其比“冬虫夏草”药效好出一百倍,不仅能够美容壮阳,甚至还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仅服用七天就能治好疾病;一些“互联网医生”通过发布科普宣传视频,增强老百姓的信任度,实际上是为了赚取流量和进一步引导患者进行相关药品的购买。
当前,一面是“互联网假医生”无限开通账号,粉丝量不断上升,而另一边,真正正规而具有资格的医生却在存在缺位现象,“网络医生”正成为非法违规行医的潜伏之地。对于“互联网医生”的监管与认证,相关部门是否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值得我们深思。互联网医疗发展迅速,行业规范继续建立,依法打击虚假“互联网”医生灰色产业链迫在眉睫。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资质和注册信息的审核力度,绝不能让非法人员为了赚取利益而伤了“求医心切”患者们的心。此外,患者们在互联网平台进行问诊求助时,也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要轻易地相信网络上的名医名师,在无法确保真实性的情况下,应该线下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互联网医生”的出现,纵然是大势所趋,有效地缓解了医院的救治压力,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但“互联网医生”绝不能成为黑诊所、黑医生得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制止这场以利益、流量为争夺目标的网络乱象,也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http://www.dxsbao.com/art/5557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