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官方账号发布了关于抖音公益内容治理的最新规范。新规要求“账号如在平台发起慈善募捐,主体需持有相关资质并按照规定认证”,“无上述资质的账号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平台发起慈善募捐,包括但不限于利用直播打赏等方式变相募捐”。另外,新规明确要求“公益类账号,不得进行直播打赏,挂购物车等营利性行为。”(6月2日,铁骥视频)
对此,一部分网友对新规表示期待,但也有网友表示,伪公益内容应该治理,但对公益主播变现一刀切不妥,主播做公益和变现并不矛盾。笔者认为,抖音新规要求公益主播不能变现,更好地制止了部分“公益主播”以善的名义做“伪公益”的不良行为,也能够促进公益直播更好地健康发展。近几年来,网络直播成为时下最火爆的风口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数百家直播平台,这些直播活动丰富了网民的生活与视野。和许多新鲜事物一样,网络直播方兴未艾的同时却也乱象丛生。
2022年年底,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大型慈善组织数字化建设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度我国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平台筹集善款逾10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2%,有超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一方面,网络直播对于公益事业、慈善捐款行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传统媒体不足以引发大众对公益慈善事业高强度关注时,网络直播能够填补这一空白,吸引更多社会热心人士的关注。但另一方面,“伪公益”“伪慈善”也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而萌生,不少“公益主播”挂着慈善机构之名打起了“伪慈善”的招牌,为的是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流量与利益。公益直播的初衷本是为了给陷入困境中的人们前行的力量,但如今“伪公益”的变质,成为了个人自私行为的再现。
事实上,抖音此次出台的新规有迹可循,我国《慈善法》早已有相关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同时,“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第一百零七条更明确指出,“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显然,公益主播做“伪慈善”的直播行为,与《慈善法》规定是背道而驰的。抖音平台要求公益主播不能变现,实际上也是为了让公益回归当初最纯粹的理念:传递正能量,唤醒每个人内心的善良。慈善行为代表着社会的良知,而伪公益的“马甲”藏着牟取更多流量与利益的“黑心”,肆意消费了公众对于慈善事业的热情,不仅破坏了公益的名声,也严重扰乱网络直播正常的秩序。
总而言之,在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的公益慈善乱象中,大多数民众可能被直播或者相关视频所感动后慷慨解囊,但实际上却不是如直播所讲述的那样。因此,如何构建公益监督体系、如何让老百姓以“放心”的心态解囊相助迫在眉捷。虚拟的网络空间“雾里看花”,而我们更要擦亮眼睛,正确辨别网络中的真假内容。
http://www.dxsbao.com/art/5557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