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下这样的比喻“少年之人如朝阳、如乳虎、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少年之人自是蓬勃向上的,是从心底不断涌现出冲劲的一个群体,如果说“中年是下午茶”,那么青年自然是冉冉升起的朝阳,当炽热的微光穿透云层,照耀在布达拉宫的殊胜三界殿上时,一切都变得清晰了,世界开始晃荡,时代开始向前……
我很难说,青春究竟该如何去形容,倘若非要将之物化,大抵是那“伪装的石头”罢。青春是个打着领带踩泥巴的年龄;青春是个吸管插进黑咖啡的年龄;青春是个跳着华尔兹放风筝的年龄。童年还只是块石头,也只能是块石头,顽固地“在固若金汤的世俗的城池里,寻找可供攻破与缝合的缺口”;老年却只剩伪装,扮着戏子,“昼夜颠倒,晨昏不分,嘴角挂着妖艳的笑,唇上留着昨夜的唇膏”;而青春是伪装的石头,既相信“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比另一个地方拥有更多的天空”,又信仰“那头驴不停地抽打自己,妄图变成主人”。青春是除了雨水的萨莫科夫镇还是雨水;青春是圣马丁林荫大道的阶梯通向乌有;青春是多桥的列宁格勒只不过一座半座桥。青春是固守本真的林黛玉遇上了世故圆滑的薛宝钗,既瞧不上世俗,也不被世俗瞧上;青春是德国队的巴拉克的正面遇上侧面,只可直视,而绝不侧睨;青春是湖底其实无底,湖岸其实无岸。湖水既不觉得自己湿,也不觉得自己干,对浪花本身而言,既无单数也无复数。
而青年正值这个“心里装了个麻袋”的年纪,他们似乎是不爱回头的,过去显得幼稚、显得普通,他们是周国平笔下那些“在黑暗中并肩同行,走在各自朝圣路上”的人,青年当是有理想、肯奋斗的一个自主意识群体,他们不是《示众》中的看客,用虚无消耗自己的剩余价值,他们也不是《狂人日记》中的吃人者,在固化的制度下把人皮披在提线木偶之上,他们是一群追“光”者,在这个乌泱泱的世界里撕扯出一个黑洞。
然而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诚然,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除魅”。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但是,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青年不该是桎梏于利益的沉默羔羊。利益终究是身外之物,是俗气的,青年不应该过分将自己浸染在利益的“染缸”之中,青年更应修身立德,不断丰富提升自身素养,“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锤炼品德修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广大青年应坚持修身立德,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台阶,这不仅是一种个体有意识的上升,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时代底色和基调,倘若广大青年都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就一定能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
青年在有了精神上的升华之后,而后便需付出实践,将世界打造成更理想的状态,青年将世界看得通透,而后为着明天的“虹色”,不休止地奋斗。大学毕业后放弃其他机会,选择在颐和园当个小小讲解员的“80后”姑娘韩笑,以“想给游客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要求自己,把讲解工作做到极致,成了颐和园里的“金话筒”;年轻的“快递小哥”田追子,热衷钻研,发明的快递“神器”节省超七成人工,使水果寄递出港时效提升1小时;三十来岁的“农创客”杨艳军,返乡创业,给内蒙古老家的农村牧区带去增收致富的新点子、新技能……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青年们,青年之奋斗是最为纯净的,我们为着“自己”这个独立的个体奋斗,我们既不甘沦为“凡人”,便需“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为着“国家”而不断奋斗,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生于中国,自然勉励而为中国;为着这个“时代”而不断奋斗,正所谓“时代造就英雄”,谁又能说青年不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呢?陆游曾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也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和平年代自然也有英雄,艰苦奋斗的青年人啊!你们便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奋斗是青春的赞歌,奋斗是时代的礼赞。青年当扛起奋斗的大任,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年轻人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春正当时。
作者:温州大学人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徐若婷
http://www.dxsbao.com/art/5273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