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约670亿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番,达1300亿元。全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持续升温,一方面体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素质教育的教育,但这种井喷式的增长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在艺术机构的宣传推广和家长盲从心态的影响下,当代社会越来越功利化的行为方式和要求已经渗透进了艺术教学中,很多家长抱着为了“拿证”或者提升孩子的简历的心态甚至去逼迫孩子参加艺术的培训,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兴趣。本就需要时间沉淀的艺术教育也仿佛陷入了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泥淖中。艺术教育的初衷和本质是一种爱好和素质培养,它要以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前提。必须有这种主动的心态,孩子才有心气去沉住心去不断地描摹一副名画、枯燥地练习着重复的旋律、在镜子前打磨每一个动作。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抱着像这样一种对等级凭证趋之若鹜的态度,那么还会出现艺术的大家吗?
诚然,艺术考级有社会需求,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进程,也有助于老师和家长掌握学生素养的发展状况,改进教学,整体提高社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但是,搞所谓的“几级跳”和“应试教育”,为了“考级而考级”,片面地追求考过和速度,这些只会让艺术考级失去了其原有的含义。在功利化思维的诱使下,艺术考级也随之出现了问题,一些地方考级存在着糊弄的现象,比如说,“给钱就能拿证”,家长交钱,考级机构就能下证,不管孩子的水平怎么样。这种近乎于交易的等级考核制度对于孩子人文素养的提升没有一丝帮助,甚至会带歪孩子的价值观。
“为了考级而考级”这种思想也在影响着艺术培训机构。因为要应付考试,培训老师教的内容模板化,除了能提高应试技能外,对于艺术思维的感知和塑造都没有帮助,很容易让学生思维僵化。这无意于学生孩童时期艺术思维的培养,还极有可能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感情的传达。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传授,而是情感的熏染教育,更是一种柔性的人格教育。青少年艺术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的事业。但是在功利化价值观的引导下,浮躁的风气已然渗透进入了这种素质培养中。家长和艺术培训机构应该更加理性一点,不要用功利化的视角去看待艺术教育,让艺术教育回归素质培养的本质。
http://www.dxsbao.com/art/4256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