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投壶这项游戏既可以登大雅之堂,又可以进平常百姓家,也曾一度风靡大街小巷,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皆乐在其中。投壶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初步发展了,到两汉时期,趣味性开始增加,并将投壶和生活接轨,其规则也与礼仪文化结合甚密,魏晋至隋唐时期发展到鼎盛,宋代开始逐渐走向没落。投壶的历史演变既是对礼仪教化的尊敬,也是对休闲娱乐的推崇。
早在春秋时期,投壶就已经出现,但当时投壶在当时并不是游戏,而是一种礼仪,且这种礼仪较为繁琐,不过在形式上和射箭差不多,可以说是射箭的另一种反映。据《左传》记载:晋昭公大宴诸国君王,举行投壶盛仪。壶中满盛红小豆,使箭不能跃出,每投一次,不得重复,可以轮回。这里所描述的情景,明确指出投壶是为国礼。投壶成为游戏,是战国后期才开始的,但仍然只是在皇室贵族中流传游戏。人们站在距“壶”一定距离之处,一手拿一支无镞之箭,投向“壶”口,以矢投入“壶”口之内者为胜,两侧耳口次之;可以每人各一次,也可每人多支,投完换人,多次循环,以投入最多者为胜,输者或罚酒,或作诗句,类似于酒令。后来,士大夫阶层、文人们和普通老百姓也喜欢,这才流行起来。
汉代开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而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投壶继续在各个阶层中流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礼仪的形式,同时投壶也开始向技巧性方面发展。由于投壶运动的开展,慢慢出现了一些投壶技艺高超的人士。据《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叫郭舍人的人,使用新的方法,用竹而不用棘为矢,壶中不盛小豆,当竹矢投入壶内后,立即被反弹出来,投者能够将其接在手中,再投入壶中,连续不绝。汉武帝因此厚赐金帛等物给郭舍人,这种玩法也使得投壶游戏更具有挑战性。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投壶游戏更加广为流传,在方法和技巧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对酒设乐、雅歌投壶等已经成为许多文人雅士热爱的项目。除了这些,贺徽也曾在文中写到,“又尝为小障,置壶其外,隔障投之,无所失也。” 除了隔屏投壶的方式之外,也可以闭着眼睛进行投壶。例如,《晋阳秋》中说王胡很善于投壶,还可以闭着眼睛,投壶技巧熟练,而且这种技巧在当时也是比较高超的。此外,在一些妇女中也有善于投壶者,《太平御览》一文中就有记载。在这一时期,投壶还受到道教影响,成为了道教的重要文化组成。有历史材料表明,投壶已经成为当时求道求仙的重要内容。例如,《弹棋诗》中提到了“投壶生电影,六博值仙人”。在很多历史资料中,投壶不仅是人们日常的游乐活动,也已经成为一些道教仙人经常开展的活动,被认为是仙人的生活象征。这种情况也反应了当时投壶已经进入了仙界领域。
在唐朝、宋朝及元朝阶段,尤其是宋代熙宁五年,司马光还曾作过《投壶新格》,不满于投壶违背伦理而走向娱乐化趋势,并对投壶的游戏规则进行了修改,将投壶的娱乐花样都去掉,其结果是直接导致宋人对投壶活动兴味索然。在计算以及投壶的技巧方面,还对技术要领根据“礼”的目的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投壶新格》结合技艺来宣扬中庸思想,其规则也可以反映当时投壶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境界,利用投壶来维护古代封建的礼仪、反对变法,竭力使其达到教育目的。
在明清两代时候,投壶运动便不再广为流传,逐渐没落。当时的投壶运动已经变得不再是民间流行的娱乐活动,而是复礼活动,所以传播的不甚流行。清代末期时候,西方现代化体育的涌现,使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大量的边缘化,受重视程度减轻,投壶运动在历史舞台的舞台当中渐渐淡化。到了民国时期也有部分学者想要复兴投壶运动,但是人民的喜爱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投壶运动已经不兴了,走向衰落。
投壶作为一项延续两千多年的休闲体育活动,其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兴盛或衰落、社会的进步与倒退呈现出周期性的发展趋势。投壶运动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社会发展越繁荣就会为投壶运动提供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大环境,反之投壶运动的发展就会呈现出消极的发展态势。投壶运动对于当今休闲体育的影响投壶与礼、乐的教育是相结合的,这迎合了当时社会对娱乐的一种需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所推崇的一种与音乐相伴的和谐运动节奏。
http://www.dxsbao.com/art/4138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