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再次翻开唐诗宋词本,如今的唐诗宋词不再只是诗词,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我们应该心怀赤诚,扎根其中,汲取养分而后向上向善,立德修身。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诗本、词本,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修身立德,自处超然,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其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实际上,诗人张九龄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感遇其一》全诗句句写兰桂,都没有写人,但从诗歌的完整意象里,读者便不难看见人,看到封建社会里某些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士的品德。
修身立德,一身浩然气,二袖清白风,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这是一位在乱世中在暴吏盛行时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如从胸中自然倾泄,自有一种感人之处,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
修身立德,常怀和善心。“在巨大的政治乱局中,最痛苦的是百姓,最狼狈的是诗人。”但他们在乱世中也同样为人间留下了超越一切的高贵灵魂,想起一生几乎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诗圣杜甫,鲁迅曾说过:“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就是这种为妻小温饱奔波,像难民一样不知宿处的困窘,他为苍生百姓注入自己一切血泪他用遒劲的笔墨定格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苦难。余秋雨先生说,人是可塑的。一种特殊的语法能改变人们的思维,一种特殊的程序能塑造人们的人格。中国文化因为有了杜甫,增添了不少善的成分。
古语云:“做人先修身,立业先立德。”德养人,德载物,德泽世,德润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没有知识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教育是一个人成才的方式更是一个人成人的途径。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说“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古往今来,国人都将修心立德放在首位。中国人重视人格修养,无论是明君贤臣,还是圣人先哲无不倡导为人应立德修身。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作为当代师范大学生更应如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工作者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品德,为人师表,做人楷模。
http://www.dxsbao.com/art/3476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