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是在统治者的意料之外的。1789年7月14日,在这个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时间,巴黎市民们正在猛攻巴士底狱,而在牺牲了98个人后,革命的三色旗插上了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接到大臣的汇报时,他惊奇地问道:“怎么?是造反了吗?”而大臣回答到:“陛下,这是革命。”而这次革命被后世称为“法国大革命”。在路易十六不曾想过的情境下爆发革命,这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真正看懂社会,甚至都没有捕捉到革命的丝毫苗头,这在另一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一革命势必会到来!
当我们站在时代的浪潮上回看这一历史大事件时,是否会思考那个时代中手封建制度压迫不那么沉重的社会为何会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一举推翻统治法国一百多年的封建专制?大革命为何会在法国爆发?
从法国大革命的前期社会状况来看,在大革命爆发的前三四十年左右,经济实质上是快速发展的,这和我们一般认识是相悖的,一般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使人民安居乐业;法国人民境遇的改善、人民负担的减轻反而激起了人民的愤怒,这也是与一般认识相背离的,常说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是在法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境遇的改善却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这在托克维尔看来,人民在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精神却显得更不稳定,更加惶恐不安;公众不满在加剧,对一切旧制度的仇恨也在增长。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未来期望,当人民开始拥有一些什么的时候,他们不是感到满足,而是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人民发财的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也努力促进公共繁荣,发放救济金和奖励,政府开支不断增加,但收入却不是同比增加,财政拮据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人类的欲望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永远填不满!逐渐地,这种未来期望超过了原来政府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于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最终只能以革命的手段解决这一矛盾。
另外,政府后期的改良也没能让法国躲过革命,相反却为革命清除了一些障碍。封建制度不仅没有改去自身中会伤害或刺痛人的东西,却最完全地丢掉了能对封建制度起保护作用或为它服务的一切。当人民开始获得一些政治权利、受到政府关怀的时候,人民的相对剥夺感将会上升,在从前只知道服从政府的专制统治,以为政府的统治是对自己的保护,自己原本就应该如此生活,可现在境遇的改善,让人民群众意识到原来我还可以以另一种自由而独立的方式去生活,于是心中的不满与仇恨将被激起。在早期的封建制下,贵族承担了对于农民的政治庇护,从而合理化了对农民的剥削;但在新制度下,贵族被剥夺了政治庇护权,人民便意识到自己被剥削,撕开了原本的面纱,所以农民也就难以再接受贵族的剥削。
再者,人民思想意识的逐渐改变也推动了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其中一点就在于伟大人民的政治教育完全由作家来进行,在法国,文人“居然”变为国家首要的政治家。具体来说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文人虽然不置身于政治之中,但却不断关心着同政府相关的各种问题。尽管他们之间分歧很大,但所有文人的起跑点确是一致的—从理性与自然法中的法则来取代统治当代社会的传统习惯。而文人所处的社会现实情境也把人的社会地位天生平等的思想抛给他们并使其盲目相信;二是民众的愚昧让他们对这些理论言听计从,而这些理论所带有的自由的幻觉便是民众爱上这种文学政治;三是贵族的没落使得作家占据统治地位,但令人惊奇的是贵族却支持作家的事业,加之国家官员、贵族、资产阶级都不明白如何治国,对于这种普遍运动便难以感知。于是在文人的影响下,民众开始沉溺于自己虚构的理想社会,开始向往追求自由。
最后,从法国深远的历史发展来说,旧制度所带来的中央集权制也促使了革命的爆发。中央集权制剥夺了地方自我管理的权利,同时通过剥夺贵族对于领地的治理权,放开了人民对于贵族的人身依附关系。另外这种中央集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众不会相互协商处理事务,最终几近使人丧失掉很多能力。而后来当政府准备放开权力时,它却不曾想过现在它所面对的是一群长期远离政治生活的人,但政府依然固执己见,这种突然得到的政治权利和缺乏政治时间之间的矛盾便显现出来,由此推动大革命的迅猛发展。
一场革命的爆发常常是为了夺取自由,但是法国大革命却最终只得到了平等。初衷与结果之间的背离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自由和平等产生的根基来说,在旧制度下,平等出现的时间更早,其拥有的根基也是更深厚的。而自由相对来说在旧制度下不具备自由产生于发展的条件,于是其产生的激情较小,自然而然就没太深厚的根基了。
其次,从人民对于自由的理解上来说,法国人民对自由是没有真正的理解的,即自由没有普及化。在托克维尔看来,自由主要代表的是一种政治自由。而伏尔泰在英国逗留的三年,使他羡慕的是英国人的学术自由,却不大留心其政治自由,仿佛没有政治自由,学术自由也能长期存在。那更不指望普通民众对自由有多热爱和理解了。
从人民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态度来说,人民对严格意义上的政治自由是不加考虑的,人民即使偶尔产生政治自由的想法,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予以排斥。如此自由怎么可能成为革命的结果。人民革命在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虽然想要的是平等、民主、自由,但当自由和平等不可兼得的时候,人民宁愿以牺牲一定的自由来换取政治上的平等,人民对于平等的热情远远高于对于自由的热情。
最后,大革命爆发后,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的残余而不是大革命的成就,中央集权制使人民缺失自由。其实在革命前后人民的处境没有实质变化,中央集权制使得社会阶层分离,大家都成为一个个原子,于是导致了各阶层的相对封闭和信息闭塞,另外中央集权制也导致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切断。在这种长期以来的集权统治下,真正的自由想要确立并发展起来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于是,大革命一开始抱有自由的初衷,但最终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只获得了平等,而这种平等也是有限的,甚至是虚幻的。人民在革命中对于自由的追求主要是自由所给他带来的利益,而非自由本身。正如托克维尔所言:“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或许大家所预想的都是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的来临,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法国大革命于1789年爆发,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 日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夺取政权,史称雾月政变,法国建立起军事独裁。可见,大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比原有政权更加专制,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深究的。
一场完整的革命不仅仅包括夺权政权,更重要的是夺取政权之后的稳固政权。革命前欧洲普遍笼罩在中世纪的黑暗中,封建势力在法国根深蒂固。1792年法国完全正式被推翻,后面雅各宾派专政等等,稳固政权迫在眉睫,于是这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稳住当面,拿破仑帝国前几个资产阶级政权不符合革命形势的需要,于是拿破仑帝国的产生是法国大革命的必然[i]。革命后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各个党派轮流执政,争相权力,以图自己能独张政权。但是这几个政党都不符合当时的需要,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握刚刚推翻王权的新政府,然而,拿破仑凭借自己的军事才干,获得了人们的支持。
大革命后新法国的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泛滥使得强政府的建立有了可乘之机[ii]。革命后的法国人民成为一个个原子,弱小的个体因缺乏依靠只能仰仗集权政府安身立命,他们倾向于远离公共领域。另一方面他们热衷于追求物质利益,不愿意献出精力参与公共事务,醉心于追逐财富,这使得他们的关注点不在公共事务上,于是给了集权专制的政府有了可乘之机。
专制主义通过人们长久以来的民俗风情得以重建。正如托克维尔在书中说道:“我坚信,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中继承了大部分感情、习惯、思想,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他们利用旧制度的瓦砾来建设新社会的大厦。”[iii]
从人民心理来看,在专制政府下,作为弱小的个体能够得到集权政府的庇佑,人民就开始产生心甘情愿被统治的思想,个人无法抗争,便选择顺从,并且在拿破仑政府统治期间,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也就更愿意被统治,以自身小利为重,追求物质,尽管牺牲了一定的自由。
法国大革命远远不像以前所了解的推翻专制王权,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那样简单,托克维尔向我们展示了较为完整的法国大革命的图像。
http://www.dxsbao.com/art/3205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