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医患矛盾,为何仍流血不断?
2014年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医院从2008年的47.7%上升到2012年的63.7%,住院区、就诊区、办公区成为医院场所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的高发区。
2018年10月22日10时许,甘肃省人民医院一名女医生在医院遇袭身亡。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办理中。据警方通报:犯罪嫌疑人杨某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持刀对医生冯某行凶,致冯某不幸离世。经初步调查,杨某因患直肠癌,曾在省人民医院就诊手术,医生冯某为其主治医师。
而如上般的中国式医患矛盾,大概巨变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医患关系开始经历急剧的变化。从从前医者仁心,清正廉明,扬医者风范;妙手回春,治百姓疾苦,受百姓敬重的医生到如今病人口中那心黑一心只想赚钱坑病人的无良医生。杨某为何会对女医生行凶还需调查取证,而寻找中国式医患矛盾为何仍流血不断的社会根源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医患关系的恶化是一系列的体制性的矛盾和弊端在医患关系上的投射和反映。随着一系列医疗卫生政策的出台,作为救死扶伤的公益性医院受利益驱动而逐步引入市场管理机制,弱化了其公益性,加强了其商业性,从而把医生变成了商人。在这种医疗机制的引导下,医院出现了“以药养医”、“奖金收入与病人收费直接挂钩”、“过度医疗”等现象。患者治疗时,开大处方,拿药品回扣,甚至让患者作不必要的检查,这些不正常的行为败坏了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这种医疗机制虽然会让部分医疗服务人员收入增加、医院收入提高、医院基础建设突飞猛进,也带来了医患关系的恶化。因此医疗界需要的是一场医疗改革,政府应为大多数百姓提供公益性的基本医疗服务,为医务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环境,而不是通过简单改制使医院和病人间形成买卖关系。
改革后的国家医疗卫生体制设计中,没有为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群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而这些人群又多数处于并不富裕的阶层。目前我国的卫生资源不仅严重匮乏,而且配置十分不合理。其中城市拥有全国 80%的卫生资源.而城市卫生资源的80%又集中在二、三级医院。而在最需要卫生资源的农村和社区医院却很少得到政府的补给和投资。并由此导致医患之间的供需矛盾:大医院供不应求,应接不暇.而小医院门可罗雀。而这种不良局面又诱发了一系列的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
当然除了体制,资源分配,医疗市场化,部分医生追逐利益人文情怀淡泊等原因外,病人自身也是导致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现在医疗环境下,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些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我在医院花了钱,医院就得给我治好病,于是,当出现的医疗结果不是他们所期望的结果时,就将抱怨、愤怒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认为是医务人员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出于感情因素或者经济考虑,将矛盾激化。
造成医患矛盾的社会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杨某对医生冯某行凶的原因仍在调查之中,杨某必定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杨某也可能在工作过程中又不恰当之处,最终,法律会给出一个相对公正的结果。虽然缓和解决医患矛盾还是一条要走很远很艰难的路,但我们期待每一位病人都能得到最好最适合的治疗,期待每一位医生护士都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期待和谐人性的医患关系的建立,期待中国式医患矛盾不再发生。
http://www.dxsbao.com/art/3163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