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选择了摄影,而是摄影选择了我。”
作为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浦峰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从事摄影记者的行业。而这其中一切的机缘巧合,要从十多年前的故事说起……
2000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浦峰没挤上公务员的列车,做了与自己本科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网络维护员。后来,他为了谋生在广州做了一年半的摄影学徒,但时间一长,广州摄影工作室的工作于他而言只是徒增无聊和郁闷的情绪。在职业道路迷茫之际,浦峰无意间看到了《新京报》创刊招聘摄影记者的消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新京报》投了简历。却不料被《新京报》错当文字记者招了进去,随后又幸运地通过了摄影记者的试用期,就这样,浦峰阴差阳错地走上了摄影这条道路。而这一系列的所谓机缘巧合,也使得浦峰不知不觉在摄影这条道路上走了16年并成为了《新京报》的资深摄影师。
另一个巧合则与浦峰的摄影作品有关。2003年的冬天,在《新京报》正式创刊的前一周,浦峰在报社附近的路口拍摄了一张大雪中的一对红色交通信号灯,在他看来,那对红色信号灯像极了一双“血色双眼”,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而正是在创刊之际按的这第一下快门,成为了他在《新京报》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也成为了他十多年来坚持拍摄的《笑脸》系列作品中的第一张图片。如今,在浦峰自己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浦峰捉影”中,依然记录着他拍摄过的许多“笑脸”。
2015年2月2日,浦峰开创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浦峰捉影”正式运营,在公众号的开篇之作中他写道:“今年突然有了两个梦想,一个是想成为世界上拍摄笑脸最多的人,另一个是想聚集世界上喜欢笑脸的人一起完成一幅ciytface的世界地图。”浦峰与“笑脸”之间的缘分,算是融入了“浦峰捉影”公众号中去了。在他的眼里,拍摄城市中因错位产生的“笑脸”,是他缓解压力的方式之一,因此,浦峰把“笑脸”系列作品的拍摄作为自己一辈子的选题。正如他公众号的简介中所介绍的:“一起分享笑脸,一起拍摄城市表情,一起在苦逼的日子里寻找活着的意义”。摄影于他来说,是命。
不过,作为摄影记者的他,在大环境面前亦是脆弱的。随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浦峰在如此激烈的媒体环境变化下对单幅图片的价值产生了困惑。他因单幅照片而成长、成名,而如今报社收到新媒体的冲击,单幅图片的版面占比缩小,报社对单幅照片的需求减少了,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显然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浦峰面临现实环境也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他清楚地明白单幅照片在互联网时代的买点和吸引力的劣势,也承认单幅图片的局限性,也正因如此,浦峰才对单幅图片的价值产生了困惑。但他不甘心那些优秀的单幅图片仅被存留与朋友圈或其他社交网络中,他认为摄影师们不应该“单打独斗”让优秀的图片存在电脑中“蒙了灰”。
于是,浦峰带头成立了小团队“拾城”,这是中国首个城市纪实摄影师联盟。在“拾城”的公众号里,至今仍在每周三定期更新城市类纪实图片。浦峰建立“拾城”的初心就是让那些用纪实手法拍摄中国城市的摄影师门能够有一个发表图片的平台,因此,“拾城”没有任何的商业性质,也没有给摄影师设置稿酬,只是为了梦想,为了情怀。如浦峰所说:“只要拿起相机,我就还有欲望,还会兴奋,还能感受到我的心跳。”
“从一开始懵懂的激情四射到有目的地追寻社会历史价值”,十多年的摄影记者从业生涯,浦峰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努力做一个靠谱的人。无论是建立“拾城”,还是专注于拍摄“城市表情”,浦峰都怒力追求自己的本心。他按下快门的无数个瞬间,无疑拼凑了他充实的现在。
http://www.dxsbao.com/art/1568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