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摔碰碰,敲敲打打,随着拉胚机转动的“呼呼”声,我们踏进了陶艺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泥土的黄色,学生们要么三三两两的围在桌前,各拿着一块陶土,摔打揉捏,正在造型,要么坐在拉胚机前认真地拉胚。一件湛蓝色的衬衣的老师陈吉明显得格外惹眼,他身着西装裤,带着黑框眼镜,两鬓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双手背在后面,在学生群中穿梭着,偶尔停下来,指导一下学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陶艺实验室隶属于工程训练中心,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走过17个年头。而他,从2002年,西南科大为陶艺实验室“招兵买马”时来到这里,就从未离开过。陈老师在大学时期,学的是地质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咸阳非金属材料研究设计院工作,开始接触陶艺,他就爱上了这种传统手工艺。当我们问起原因时,他回答道:“没有什么,就是喜欢,单纯的喜欢。”
与陶艺接触了十多年,陈老师说,他自己的作品可能已经有好几百件了,他自己从来不会去数。做一件成品,有时只要一两天,有时需要好几个星期。“制作陶艺,构思的过程是最重要的,怎样把你的想象和你的灵感变成你的作品。陶艺是手工艺作品,全靠你的双手,每件作品制作过程不同,赋予的含义也不同。”除了陶艺,他还喜欢登山,去往几百公里以外,山水万物总能给他一些灵感。
陶艺不像任何一门理论知识的课程,用短短的时间去束缚你的思维和想象,可能有时候灵感来了,你可以和那一块块的黄土较上一天的劲儿。在陶艺实验室有这样一幅标语:“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习陶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并且将这种创新能力运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之中。
陈老师回忆说,陶艺课刚开始的时候,也经历了许多困难。陶艺实验室里制作陶艺的原材料短缺,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就去后山挖泥巴,淘洗过后当成陶土。那时也正是网吧、游戏厅大热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陶艺实验室打出了“把学生从网吧拉到陶艺室”的宣传标语。每一个来上陶艺课的学生,陈老师都会跟他们讲,来这里就是来玩泥巴的,比起网络世界的虚拟成就感,“玩泥巴”就来的实际得多。
抟土的过程也是注入情感的过程,从每一次构思、塑造、成型、窑烧到最后出成品,你的作品就像你亲手养大的孩子一样。因此陈老师跟我们讲:“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窑烧时,都很激动,有的学生甚至都哭了。”为鼓励学生的创造,他也毫不吝啬自己的作品“只要有表现好的同学,我就送”。另外陈老师还笑着跟我们讲:“这堂课一直都很受欢迎,一般选课开始不到两分钟,选的人就已经满了。”
小灿是环境工程大一的学生,当时选课,她“手速飞快”选到了陶艺课,“因为好玩呀,以前没玩过”。小灿告诉我,上了大学之后,学习压力还是挺大的,听别人说开了可以“玩泥巴”的选修课,她毫不犹豫就选了。我在拉胚区遇到的小灿,她当时正在做一个小陶罐,非常精致,我觉得挺可爱的,她说这不是她最满意的作品,于是她带我到了展柜前,向我展示了她上周做的小葫芦。“每次自己动手做出了陶艺作品就特别有成就感,虽然我自己觉得有些挺丑的”她打趣地说道。
做陶艺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明明只是普通的水和泥,两者混合在一起,在陶艺人的手里就仿佛活了起来。通过一双巧手创造各色样式,赋予各种内涵。做陶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变数,在塑形时,可能你觉得是十分完美的,但在下一个阶段,你无法预料它给你带来的是意外还是惊喜;有时你认为它是不完美的,而恰恰这些不完美的裂纹在经过窑烧火淬或是施釉风干后,它成为了你的杰作。做陶的过程就像我们所要经历世事的一样,它是个谜,你无法预知谜面,也不会猜透谜底。但,如果失败,就像陶一样,摔碎它,重来就行。
http://www.dxsbao.com/art/1565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