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老旧社区改造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任务。据统计,2000年前建造的老旧社区达21.9万个,这些社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居民生活环境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与此同时,政策大力鼓励青年参与基层治理,在城市社区工作者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已达35%,他们凭借创新意识、活力与责任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探索青年助力老旧社区改造的有效路径,社区热心青年小队深入开展研究,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从多个维度入手,全面提升老旧社区的治理和居民生活质量。
技术赋能:跨越数字鸿沟,打造智慧社区
针对老旧社区老年居民数字技术应用率低的问题,研究团队推动“适老化+智慧化”融合发展。开发适老化数字平台,简化操作界面,增设语音交互功能,如“一键呼叫”“语音导航”等模块,极大降低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门槛。同时,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一对一”上门培训,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门禁、线上缴费等功能。在试点社区,累计培训超5000人次,老年群体智能设备使用率提升至60%。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慧田野”平台。该平台以“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管理、智慧调度”5大基础模块为核心,嵌入多项子模块,实现指挥端、服务端、移动端互联互通。通过铺设传感器实时监测水电使用情况,接入监控视频保障社区安全,并安装居家养老智能呼叫系统,为老年人生活提供安心保障。居民还可通过“智慧田野”微信小程序在线办理各类业务、提交维修申请并跟踪进度,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图1智慧田野小程序
空间活化:挖掘闲置资源,优化空间布局
面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不足、功能混乱的现状,研究团队倡导“绣花式微改造”,激活闲置资源。如将废弃锅炉房改造为“共享家”驿站(见下图),集助老洗衣房、儿童绘本角、非遗文化展示区等多功能于一体,日均服务居民超200人次,空间利用率提升80%。
图2“共享家”内墙饰
引入青年设计师团队,推动绿色更新项目。在社区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年发电量达1.2万度;建设雨水回收系统,用于灌溉社区绿化带,年节水超800吨。这些举措优化了空间布局,将低碳理念融入居民生活,助力社区获评省级“绿色更新示范点”。
情感联结:凝聚社区力量,重塑居民认同
为解决居民情感疏离、文化凝聚力不足的问题,研究团队提出“文化记忆+代际共融”的情感联结机制。组织青年与居民共同策划“社区记忆展”,征集老照片、录制口述历史纪录片,挖掘社区百年纺织厂历史、传统节庆习俗等文化IP,吸引超万人次参观,增强居民归属感。
图3 春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展示
开设“代际协作工坊”,设计双向赋能活动。青年志愿者每周开设“手机课堂”,帮助老年人掌握线上购物、视频通话等技能;社区手艺人传授剪纸、糖画等传统技艺。累计开展活动48场,参与家庭超1000户,有效促进代际交流,让社区充满“家”的温暖。
多元协同:明确各方责任,构建共治格局
针对政府、企业、居民责任划分模糊的治理难题,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协同机制。设立“青年治理专项基金”,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支持青年申报社区微更新项目,审批流程从3个月压缩至15天。已落地“口袋公园”“智能停车系统”等62个项目,惠及居民超10万人。
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议事平台,每月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各方权责。某社区通过平台协调物业、业委会和青年团队,仅用2周解决垃圾清运难题,投诉率下降70%。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青年参与社区服务可兑换免费健身课程、技能培训等权益,累计注册志愿者达1.2万人,服务时长超8万小时,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治理新生态。
“青年在老旧社区改造中具有巨大潜力,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旨在为社区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打造可复制的治理模式。”研究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青年助力老旧社区改造的创新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青年智慧将在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更多老旧社区实现美丽蜕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71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