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戏剧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自现代开始,戏剧才与诗歌、散文、小说一起成为文学的正宗体制。中国现代戏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现代变革以及在此基础上蜕变而成的新歌剧。明末清初戏剧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改良戏曲,一种是创作文明新戏。而话剧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1906年在东京成立的“春柳社”则是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
在1919年,中国发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是在于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它高扬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于是有了新文学的兴起。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真正诞生提供了契机,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周作人、傅斯年等他们通过大力推介西方话剧,大大加快了中国新青年们接受西方文化的速度,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戏剧来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推动社会变革。
1916年宋春舫在北京大学文科专门开设戏剧课程“欧洲戏剧”,这是首位开设戏剧课程的学者,这为更多的新青年学习西方新思想、新理念提供了途径,为后来的思想爆发提供了条件。当时,最能打动中国新青年内心的是易卜生《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在经历一场家庭变故之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和自己在家中所扮演的“玩偶”角色,于是,在庄严的声称“我是一个人”之后,毅然的走出家门这对于当时还处在婚姻包办制度下的中国青年影响很大,所以很多青年将娜拉作为他们崇拜的偶像。1919年《新青年》上发表了胡适仿易卜生《玩偶之家》创作的话剧《终生大事》,剧中田小姐和陈先生恋爱,而其父母竟以几百年前田、陈是一家的荒唐理由,干涉他们的婚姻。田小姐被留下“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字条与陈先生一起出走。这篇剧引起了不小的影响,其不但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思想特征和载体,而且呈现出五四话剧最初的写现实主义特色。而胡适先生所创作的《终身大事》被认为是现代话剧的开山之作,对后来写此类话剧的学者提供了思路。
“爱美剧”的兴起,当时是由汪仲贤提出,他认为商业势力的介入使得戏剧片面强调营利,因而损害了艺术。他组织一个非营业性的戏剧团体,后面演变为“上海民众戏剧社”,他的理念在全国各个地方得到响应,构成了一道五四戏剧的风景线。当上海民众戏剧社衰落以后,上海的另外一个戏剧团体“上海戏剧协社”展露头角,其中以演出的《少奶奶的扇子》轰动上海,使话剧打出了名声,它的功劳还在于建立了新的话剧体制,变以往的演员制为导演制,提倡“剧场的艺术”,建立了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的的戏剧人才。
田汉、丁西林等优秀的话剧创作者都是受到西方话剧、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作品。田汉先生创作的《获虎之夜》描写一对青年男女黄大傻和魏莲姑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封建家长包办婚姻对于青年的伤害和青年的奋力抗争。剧情写的凄婉动人,而这正是五四以来新文学最常见的题材和主题。丁西林创作的话剧则注重于“小问题、小冲突、小矛盾”,不太注重揭示描写重大的社会问题。他的代表作《一只马蜂》写一位具有封建意识的老太太,一心要为儿女安排婚事,她把女儿许配给表侄,女儿不顺从她的心意。她又催着儿子娶妻,后来又替侄子向余小姐提婚,殊不知余小姐是儿子的恋人。通过人物性格的展示,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揭示了中国社会“不自然”的现实,讽刺了可笑的包办婚姻。
五四新文化运动加快传播了西方新思想改变中国青年人的思想,为中国现代话剧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正是这个特殊的时期真正的中国现代话剧才诞生。所以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是离不开五四运动的。
http://www.dxsbao.com/xiaonei/4137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