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学院作者:余欣怡)提起湘西自治州,总会想到宋祖英传唱的《魅力湘西》、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在这片传奇、神秘的土地上,杨清先生开启了自己的生命之旅。
杨清先生是湘西凤凰县人士,在1984年12月,16岁的他,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51369部队,成为广西的边防战士之一。2000年12月,担任副团的杨清先生转业到凤凰县武装部。两年后,退伍。
说起参军入伍的初心,杨先生打趣道:“考不上大学呗,就当兵呗。”他想,既然学业上不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那就投身军旅,报效国家。彼时高中毕业的他,已经被应聘去做镇党委书记。当他提出入伍的想法后,杨先生的母亲并不赞成,顾虑重重。但最后还是被说服,同意他去当兵。
部队的作风雷厉风行,纪律严明。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准时熄灯就寝。因为所隶属的部队是一支边防野战部队,所以平时的训练很艰苦,比如要求负重40斤跑十公里和泅渡200的河宽。凭借出色的表现,他还获得过部队的“四项全能”称号。他说,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句话很真实,真实的很残酷。在当兵期间,他曾随连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攻打者阴山时,加强连137人参战,只有37人活下来。他还清楚的记得,当时一位名叫白丽的义务兵,仅出去5分钟就被枪杀,连长为救一个孩子而失去一只眼睛。战场上,冰冷的武器可以毫不犹豫的夺走一条鲜活的生命,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在生与死的博弈上,解放军时刻准备面对战争,捍卫每一寸和平的土地。
经历了这许多,杨清先生对战友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到,战友情不同于普通的朋友情谊,战友情是一份生死情,是命换命的交情,无论是演习还是实战,都是用命去保护对方、保护战友。如他所言,战友是一个团队,如果战场上没有战友,没有一个可以安心交托后背的人,那就随时会牺牲。
在部队,他不仅收获了真挚的战友之情,还感受到了艰苦之余的快乐。休息时间,战友们一起拉歌,一应一和,大家激情澎湃,几番对阵下来,也不觉得累。相互邀约打篮球,感受挥汗如雨的快感,训练的艰苦一扫而空。生活中的快乐可以这样简单、这样真实。
退役后,杨清先生曾在高尔夫球场和野外活动基地工作过。时至今日,尽管已经离开军营多年,但是基本的队列训练要求依旧牢记于心,打靶的姿态依旧有着往昔的身形神韵。这就是一个军人,无论时间怎样消逝,有些东西早已扎根骨髓。
生活中的他,习得一手好字,杨先生犹喜软笔书法,落笔处苍劲有力,字体周正,别有一番气派,过年时节,都会手写春联,给家里添年味儿。他很有责任感,体贴关照家人,主动包揽家务活。闲暇时间,很热爱运动,经常跑步、游泳,是一个运动达人。尽管退伍多年,但他的爱国之心丝毫不减,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家里装饰有许多的小国旗,当杨先生的女儿提出想要入伍时,他也十分支持并引以为豪。
热血青年都有一个军旅梦,但是有些父母会很反对。因为他们担心孩子当兵期间会耽误正常的课业学习,返校后很难取得学业的突破,日后影响就业等。诸多因素,让军旅梦变得可望不可及。但是杨清先生十分支持符合条件的青年参军入伍,结合他自身的参军经历,部队可以培养更强大的责任感和纪律性,让自己的行为不逾矩。军人身上坚韧不拔、遇事不乱、沉着冷静的品质是立足社会必备的心理素质。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网络,媒介依存症严重,在部队锻炼一段时间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有规律。部队里可以学到许多社会上教不到的东西。在他来看,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有文化的人去当兵是最好的出路。
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每一段回忆都有它的承载对象,一袭绿军装,朴实无华,却成就了杨清先生专属的军旅生涯。一把时代的号角,也在书写自己的华章。
(责任编辑:朱琴琴)
http://www.dxsbao.com/xiaonei/3447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