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致或产生矛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和父母顶顶撞撞,争得不欢而散。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十分冷淡。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
本课题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模式。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这次社会实践以调查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为主,通过社会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时间2020年7月11号开始到25号结束。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大学生个性独立的性格 二.大学生思维变化 三.大学生的社交方式的变化
一.大学生个性独立的性格
性格对一个人的生活和为人处事有很大的影响。性格表现一个人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大多数大学生在外地上学逐渐学会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这也造成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减少,进一步的让父母与自己的交流减少,因此父母与自己的关系的紧张。
根据这次调查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有事才会跟父母交流,这体现大学生独立的性格、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是父母对孩子情感教育的疏忽和孩童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习惯及原因。从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疏忽问题来讲,多半的原因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教育,不懂得怎样与孩子沟通。可能是年纪的代沟,和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年纪代沟问题:父母无法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想法和做的事情,导致家庭关系、情感出现一定的裂隙。教育方式问题:大多数家长的重点关注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很少关注孩子的生活、情绪的变化。多半父母认为学习成绩优异,吃穿不愁就已足够了,父母和孩子最多交流的话题就是学习成绩怎么样、补习班怎么样,当然有许多父母想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但最后的结果就是报了一个甚至好几个兴趣班。父母很多时候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回答,但等孩子回答后就会强行加上自己的观点并要孩子认同自己的观点。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跟父母沟通的原因是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照顾,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的,所以对父母的感情很浅。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发生的事情的兴趣并不浓烈。导致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发生事情宁愿与朋友交流、自己闷在心里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二.大学生思维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父母多分唠叨和不理解自己。大学生在大学进行系统的学习之后,思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跟父母交流不到一块去。现在大学生大部分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情的时候可以自己做决定。而父母认为孩子永远都是孩子,大多数事情他们都占主导地位,只有少数事情可以孩子自己做决定,但是这些少数事情也是他们能够把握的。但是进入大学后,我们已经学会了怎样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了,导致我们越来越不喜欢和父母交流的感觉。当我们试图与父母沟通时,他们总会十分唠叨,一件事、一个话题讲个不停,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就像和尚念经一样在我们耳边嗡个不停。当我们试图与父母说起那个新新文化,哪个明星怎样的,他们又总是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那么关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为什么不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心思放在学习上。每每说到这些事他们就会说:你要是把这些心思放在学习上,那清华复旦都不在话下了。这还怎么让我们还有和他们继续聊下去的心思呢?
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掌权者,所以自己应该占主导地位。任何大事小事都要听自己的,尽管有时自己的观点出了错,做错了事情也会因为面子的原因不愿意承认错误。从而导致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三.大学生社交方式的变化
据调查显示,很了解占百分之十二点一,比较了解占四十五点八九,了解很少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三,基本不知道占百分之五点七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对大学生的交友方面都比较了解,但是还是有极少数基本不知道的情况发生。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交到各色各样的朋友,拓展朋友圈,使孩子的交际圈变大边广,然而一部分学生又不想离开自己的舒适圈,还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灌输的观点是即使不喜欢也要把这份情绪放在心里,对他人笑脸相迎,不然别人就会不喜欢自己。面对这样的观点、话题,我们应该大胆说不,还是默不吭声呢?一些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吃亏是福的话,有些事情要做双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这种吃亏是福的想法往往导致孩子无法拒绝他人的习惯,最终导致孩子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这是父母愿意看到的吗?所以希望家长能够多关注一下孩子的交友方面,从而更加了解孩子。
以上是对大学生调查的问卷。接下来我将展示对家长问卷调查的数据
根据数据显示结果,总体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离开父母在外读书,他们对父母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经常与父母谈及学校以及生活上的事情,与父母的联系也较为合理,不幸的是:自己主动联系父母的较少,而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与父母话题较少,并且在于涉及他人与自己的隐私方面,例如,例如在谈及情感方面的就存在一些问题了,而且他们在与父母聊天时大部分学生肤浅了事地解决问题。总的来说,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大学生在与父母聊天时存在一些问题,一小部分大学生与父母沟通还算良好。
如何让大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进一步,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让交流软件成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好帮手
在英国的一项社会调查中显示:有75%的大学生的父母通过Facebook来观察自己孩子的一些情况。
而且这些大学生中大部分会通过Facebook向父母请教如何做饭、使用洗衣机等一些日常问题。
父母们可以在Facebook中看到孩子的一些快乐和痛苦的事情。当孩子遇到痛苦不堪的事情时,父母则会在其主页留言并安慰孩子,使得还在没有任何的压力。
而我们则可利用QQ、微信、人人、MSN、微博等软件增进交流。
2、给时间大学生们独立思考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得杨淑琴老师认为,在15岁到22岁左右的青春期,与父母产生距离,对他们表现出冷淡,这是青少年成长的正常表现.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也需要有一段时间让自己独立思考,去寻找并且发现自己.这也是宽容理解的表现之一。
3、理解父母,主动增进与父母的交流
对于大学生来说,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还应主动找时间和父母聊天,体验交流的快乐。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父母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有家长表示,由于工作比较忙,孩子很少的时候就请了保姆一直以来她都觉得,自己给孩子的已经比同年龄孩子得到的多很多,但她却发现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慢慢升级,她觉得很不理解,想改变,但力不从心。而有大学生则表示“说多了,岂不是又给他们增添心理负担?”这是错误的想法,父母非常希望能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同时可以向父母倾诉生活中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情。
4、要用实际合理的言辞,不要夸张事实,也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及降低其对父母的责任感,不要用情绪化的言辞,演变成恶言的争吵。要用清楚具体的言辞,不要模棱两可或含混不清,徒增亲子之间的误解误会。不要说重话,也不要言之无物,前者破坏亲子交谈的气氛,增加彼此相谈的火药味,后者促成疲劳轰炸,易失亲子交谈的耐性。要擅用幽默的表达,言谈轻松风趣,以提高及分享亲子之间谈话的兴趣。不要各说各话,无益于亲子相谈的沟通的效能。
http://www.dxsbao.com/xiaonei/2926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