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新机遇
——借鉴O2O商业模式
我们每天在做的垃圾分类都是无用功吗?
2017年1月,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针对校园周边的分类回收垃圾桶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分类垃圾桶的实际利用率不足20%。
虽然市政部门在大街上安置了分类垃圾桶,将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两大类,但是实际操作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市民的分类投放意识淡薄,很少有人会刻意把手中的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的垃圾箱中。另一方面,目前城市垃圾的中转处理工作缺乏详细的行业标准。即使市民进行了分类投放,大多数工作人员为了追求工作效率,还是会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一并压缩、装载。
我采访了武汉市李桥垃圾中转站的负责人。她解释道,由于市民在垃圾投放分类时不彻底,所以进入中转站的垃圾基本上是没有经过分类的。“我们不可能把垃圾拉进中转站后,再把垃圾倒出来分一次类,这不仅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劳务成本也无法估量。”
美国环境专家内贝尔曾说,90%以上的生活垃圾都是可以回收的。城市的垃圾分类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意义重大。根据当前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达1.5亿吨,并且以每年8%至10%的速度递增。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那么会对地区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联合国环境署也指出:城市垃圾正日益恶化为一场全球性危机。
在中国,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晚。不同城市之间垃圾分类的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在2016年联合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对垃圾分类标准、回收处理等做了详细安排,计划2020年率先在重点城市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目标。
在这一场“与垃圾的战争”中,青年学生是一股重要力量。
作为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我和伙伴们一起积极投身于这场“战争”中。我们借鉴O2O商业模式,将线上的宣传推广和线下的实体活动相结合,利用社交网络开展特殊垃圾的回收工作。
我们会定期在微博上发布特殊垃圾的回收信息,有需求的同学通过网络留言下单,和志愿者预约上门回收的时间。纤维衣物、笔芯、电池等容易污染环境的特殊垃圾都在集中回收之列。收集起来的废品将被运往专业的再生资源回收工厂。
这种“互联网+”的回收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融入家庭和社区,从源头上开始垃圾分类处理,有效避免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物质流失到大气、河流、土壤中去。虽然现在正处于试验阶段,但是我相信这是一种可复制、易推广的好方法。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97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