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华中科技大学18人因学分不达标本科转专科,连日来引发广泛关注。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对华中科技大学此举给予肯定。“天天打游戏、谈恋爱,浑浑噩噩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吴岩表示,每所大学抓本科教育质量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现在大学里,有些学生醉生梦死,这样是不行的。”(10月19日《光明日报》)
去年八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后,华中科技大学开始试行“学分不达标‘本转专’”的新规定,对未达标者,分别按照相应标准给予红黄牌警示。凡是红牌警示或者两次黄牌警示,就需转入专科且不得再转入本科,否则以退学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这一举措既响应教育部“紧抓本科教育,提升本科毕业人才质量水平”的号召,也警示众人:大学不是文凭的“保险箱”,学习不达标仍然无法获得相应的学历。对于一心想要“混”文凭的学生来说,“本转专”无异于一记重拳,击碎他们混迹大学,逍遥自在的美梦;对于因能力有限而无法完成学业的人来说,这也不失为“人性化的选择”。
长期以来,不少高校一直实行“严进宽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招生时把关十分严格,本科生毕业时把关则相对宽松,“严进宽出”过分减轻大学生课程压力,使学生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其能力的提高。其次,在“宽标准”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老师只关注及格率而忽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水”,课程“水”导致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态度逐渐变“水”。长此以往,尽管通过中、高考选拔,但最后大学毕不了业、退学的大有人在。除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严进宽出”也导致高校本科毕业人数与实际人才数量差距过大。当下不少高校本科顺利毕业人数持续走高,毕业率可达百分之八十,但向外输出的人才质量却呈现出“水货”多,专家少的发展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转专”在大学生每个学习阶段设置标杆,给大学生合理“增负”,一定程度上提升输出的本科人才质量水平,是高等教育模式由“严进宽出”转向“严进严出”的一次伟大尝试。
对于大学生来说,“本转专”是一则警示,也是富有“人情味”的惩罚。在“上大学就变得轻松”的“声音”环绕下,部分学生对于“大学”的认知也有失偏颇,错以为大学等同享乐。导致他们在脱离学校的强制性学习和管束后,自我放纵、对专业学习不闻不问,最终荒度四年成为“无证人士”,有的甚至四年未满就被勒令退学。由此看来,“本转专”通过建立更为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让大学生明白进了大学不意味文凭到手,想要相应的学历就应该严于律己、努力学习。其次,对于因自身能力有限而无法完成学业、或是“学业落下太多,难以补救”的学生而言,“本转专”相较于退学给他们及其家人带来的打击,给学生有尊严的毕业的机会,是人性化的设置,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
不过,“本转专”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可行之法,但还需改进。若大多数人都抱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极端心理,变得只是注重学分成绩,而不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试行“本转专”反而弄巧成拙。但无论采取何种“增负”手段,总会出现思虑不周的地方,“本转专”如此,“取消清考制度”亦是。在现实国情下,我国想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坚定推进大学招生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变“分数定优劣”的评判标准,早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应改变教学模式,建立多种淘汰机制和各层次的惩戒办法,坚守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标准。只有这样,各高校才能更好地提升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为国家各行各业输送真正的人才。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558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