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课、“世界美食”课、德语教学、学乐器、画脸谱……2018年暑假,我校学子赴浙江省内各地进行社会实践。作为浙江省属重点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他们不断创新支教课堂形式,充分结合师范专业优势,同时也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师范教学技能。
支教课堂“创意无限” 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在浙江省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大学生们的支教课堂也发生了新变化:更注重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进行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能教育。
“现在,请开始你的推理!”……经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一改往日文化课的教学模式,带领小朋友们做起了“小侦探”。通过一个个虚拟“案件”,他们意在教会孩子:凡事要细心推敲,学会用科学理性的逻辑思考问题。
与此同时,在浙江兰溪,初阳学院“缘梦·初韵兰情”暑期社会实践队正在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德语课。“以字母‘Jj’为例,虽然写法一样,但相比英语,德语的读音听起来更尖锐、攻击性强一些”,队员赵鑫解释道。为了加深记忆,赵鑫还采取多媒体展示教学方式,结合动画视频,教唱德语字母歌,引导学生在德语与英语的比较中发现不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音乐学院“花家帮”实践队则将中国古典乐器二胡搬进课堂。他们还将传统古诗词编曲,教孩子吟唱。“我们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品鉴美的能力,并让学生感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美感。”队长小陈说道。
结合专业特色 教育实践锻炼师范技能
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过硬的教学技能等都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必备素质。给学生带去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时,这些师范生们也将支教课堂当做了“练兵场”。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将梨园脸谱带进支教课堂。美术学院实践队开展了一堂绘制中国戏曲面具的美术手工课,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传承中国戏剧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埃及杂豆饭、“巴斯博萨”蛋糕、炸蚕豆球……走进国际学院“蓝天童梦”实践队的支教课堂,一股浓郁的“国际范儿”扑面而来。这些来自苏丹、埃及、也门等国的“留学生老师”,用本国的美食、美景、习俗构建了多元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文化的魅力。
数信学院的一支暑期实践队则将量筒、试管、玻璃棒、天平等实验仪器带进了课堂。“教育实践给我未来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启发。讲上一万遍理论,都不如实战一下。”队员小曹说道。
响应政府政策 支教帮扶回馈社会
大学生青年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坚持在支教课堂中融入政策号召和时代理念:乡村振兴、继承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他们身体力行,一直在路上。
乡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走到今天的印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结合德育课堂,用金华故事“进四公剃头”“麦粉变雪”讲述金华人传统生活哲理,宣扬婺剧文化、金华地理、风土人情等,让孩子们“记住看得见的乡愁”。
盛夏夜,地环学院“相约青春·绿行兰溪”实践队举办了“童海绘梦,指点星河”天文之夜活动,与学生及家长共同“仰望星空”。在同学们的解说下,村民们认识到,必须落实改善大气环境的举措,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留住美丽星空”。
工职学院实践队依托浙江省民防学院的建设平台,在金华周边地区开展了“民防自护主题课程”,用平安自护主题班会、民防主题绘画课程、自编平安自护三字经等教学方式,“从娃娃抓起”,普及民事防护知识。
法政学院“普法反邪”实践队则深入农村,通过案例和互动教学,对当地青少年、老年等易受骗群体进行普法活动,宣传与生活相关的法律常识,并帮助他们进一步区分宗教与邪教。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543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