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回忆青春风采
为探寻大工红色基因,发扬别具特色的大工人的精神文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青春·寻梦”寒假社会实践团队于2018年2月28日赴贵州省贵阳市顺利开展寒假实践活动,寻访了83级校友、贵州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刘其斌院长。
刘其斌,贵州玉屏人,1965年12月生,1983年进入大连工学院材料工程系,1990年获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学位,2005年获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博士后,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政协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贵州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激光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省管专家、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引进。截至2017年,刘院长已申请23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美国专利。
一、前期准备
为了此次实践,前期团队做了充分准备,队员合理分工,积极配合;通过大连理工大学贵州校友会与校友取得联系,约定采访时间地点;制作调查问卷,了解校友们与在校生对大工红色基因的认识。
二、实践过程
刘院长首先给我们讲述了在母校的时光,分享在学校的一些往事,还给我们展示了80年代学校生活的一些纪念品。
“我入学时是大连工学院,后来在攻读硕士期间改名大连理工的,选择大连理工有三个原因,当时大连理工还是大连工学院,是四大工学院之一。二是我父亲的原因,他是一名军人,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多年驻守在大连港,他是我敬佩的人,所以对他经常提及的大连我有特别的情感!三是可以说海边情怀吧,十八九岁的年纪,对大海特别向往,就一直想着可以去海里洗澡,去海边春游。。。。。。”问及刘院长选择大连理工的原因,刘院长侃侃而谈他对大工、对大连的依恋情怀,这一份情怀使得我们也为之动容。
谈起当年在大工的生活,刘院长拿出他珍藏多年的一些照片,细细地给我们介绍每一张照片背后校友们意气风发的年华。
谈到大工红色基因,刘院长颇有感悟,神情凝重的告诉我们:“大工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而建立的,她承载着为国家、为民族的建设、复兴而培养人才的使命,所以红色这两个字是贯穿于大工的整个发展脉络。红色基因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踏实,奋进和创新就是我认知的大工红色基因,我在大工度过了十年的求学生涯,“团结,进取,求实,创新”这八字校训始终引导着我在自己的学习与工作领域努力进取,踏实做事。从学习方面来说,我17年回母校感受了一下你们的上课氛围,看见很多同学都是争着坐教室前两排的位置,晚上教学楼熄灯了很多同学才从自习室出来,我们当时也是这样!都说‘学在大工’,这种好学、奋进的学习态度就是大工红色基因的应用!”
作为贵州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刘院长带领学院取得诸多成就,其贡献得到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校长极大肯定,郑强校长曾在全校师生面前评论刘院长:“刘其斌院长之所以带领材料学院取得诸多成就,因为他是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的!我们贵州大学的全体师生都要向大连理工大学学习,学习他们的踏实、好学、创新的精神!”
谈到郑强校长的这番话,刘院长欣慰的说:“可不就是秉承大连理工的精神嘛,作为一个大工人,我们无论走到哪都要永远铭记大工的校训!”
三、实践总结
六十九年滋兰树蕙,六十九年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红色基因渗透在每一位大工学子心中,生根扎地,影响着大工学学子的方方面面!同时,母校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关心和支持,学校众多杰出的校友更是用自己的努力不断为母校书写着光荣!
同时,正如刘院长所告诫我们的,不应该把红色基因局限于个人的发展层面,母校与祖国同岁,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大工的血脉,孕育形成了大工特色鲜明的精神属性,其基本特质为担当兴校强国使命的历史自觉,这是大工的光荣和特色,是大工的精神根基和力量源泉,也是大工继续前进的“初心”所在。作为大工人,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强国复兴,我们任重道远!
与校友一同回忆青春年华,感受其闪耀的风采,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大的斗志;衷心地感谢学校提供的这个契机和前辈们辛苦的付出,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不忘初心,报答母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报效国家,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工青年永远铭记在心,也将不懈的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70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