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作为黄山人,我们从小就被这句话耳濡目染。但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真正意识到,家乡给予我们的,远不止一座名山那么简单。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化寻根”实践活动,重新认识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在屯溪老街,我遇见了82岁的徽墨制作传承人汪师傅。他的工作室不大,却摆满了各种制作徽墨的工具。看着他专注地捣烟、和胶、捶打,我才明白为什么古人说“一两徽墨一两金”。汪师傅说,现在愿意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他依然每天坚持制作,“只要还有人用毛笔写字,徽墨就不会消失。”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开始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能为家乡文化做些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团队成员开始了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我们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徽派建筑制作3D模型,开发线上导览程序;用短视频记录徽州美食的制作过程,在社交平台获得数十万点赞;甚至尝试将徽剧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出既传统又时尚的作品。这些尝试让我们明白,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可以活态传承的瑰宝。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有学设计的同学将徽州三雕图案融入现代服饰,有学计算机的同学开发AR程序重现古徽州街景,还有学管理的同学策划文化创意市集。大家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家乡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这种跨学科的碰撞,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
回望这次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在理解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黄山给我们的不仅是壮丽的自然景观,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做文化传承的践行者,用青春的创意和担当,让家乡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黄山,不止有山。这里有绵延千年的文化根脉,有待我们发掘的文化宝藏,更有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文化使命。让我们携手同行,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共同书写家乡文化的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8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