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强调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意义。在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支充满激情与担当的团队——淀畔红脉队,他们于2025年2月奔赴雄安新区,开启了一场关于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探索之旅。
2025年2月1日至7日,淀畔红脉队深入雄安新区,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之旅。团队首站来到了白洋淀,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雁翎队英勇抗日的主要活动区域。成员们欣赏着淀中的风景,同时实地考察了当年雁翎队依托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争的环境。景区的工作人员带着成员们沿着淀畔一路前行,为成员们讲解着白洋淀地形的独特之处,以及雁翎队队员们如何巧妙地利用芦苇荡躲避敌人的追捕,如何利用水乡地形优势伏击敌人等,让成员们对雁翎队的英勇无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后,团队前往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纪念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雁翎队的战斗历程。成员们仔细参观了每一件展品,从当年战士们用过的枪支、弹药到生活用品,从战斗场景的复原到历史照片的展示,无一不让成员们感受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在纪念馆中,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仿佛将成员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士们用过的枪支已经有些斑驳,但依然能感受到它们在战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生活用品简单而粗糙,反映出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坚持抗战的决心。战斗场景的复原让成员们仿佛听到了当年的枪炮声,看到了战士们英勇冲锋的身影。这些展品和史料不仅让成员们对雁翎队的战斗历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
离开纪念馆,团队来到了嘎子村,这里是小说《小兵张嘎》中主人公张嘎的家乡,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嘎子村,成员们走访了嘎子故居,深入学习了张嘎原型人物的生平事迹。故居内陈列着当年的生活用品和农具,墙上挂着张嘎的照片和相关介绍,成员们通过这些展品感受到了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张嘎等少年英雄的成长环境。嘎子村保留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成员们漫步在村中的小路上,仿佛能看到当年小兵张嘎在这里生活、成长的情景。故居内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成员们仔细观看,认真聆听讲解,对张嘎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少年英雄的故事,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也激励着当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与当地的文化遗址管理者、建设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了解到,近年来雄安新区在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加大对遗址的修缮力度、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等,但在文化资源谱系梳理、展示形式创新以及传播策略优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淀畔红脉队用脚步丈量雄安大地,用心灵感悟红色文化,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更坚定了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信念。未来,淀畔红脉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7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