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生育是青年们目前面临的人生重大课题之一,在青年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年如何认识和处理婚育问题,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同时青年的婚育问题也事关社会民生幸福和社会稳定。
为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新一代青年婚育现状与问题,2025年1月15日至2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寒假实践“当代青年婚育”调研团开展关于青年婚育观的调研活动。活动以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主,配合线下调查,对当代青年的婚育现状、婚姻观、生育观及对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相关政策的看法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就如何改善我国当前社会婚育现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调研过程
在当代青年婚育情况调研工作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专长,整个调研以线上问卷为核心,线下调研为补充,双管齐下,力求全面深入地了解当代青年的婚育观念与实际状况。
线上问卷主要在社交媒体与高校论坛发布,借助这些平台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用户基础,问卷迅速传播,短短一周的时间,便收到了数百份有效回复,大量丰富且真实的数据涌入,为后续的研究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线下调研大多在当地职业学校和高校开展,这些学生大多即将步入社会,对于未来的婚育生活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思考。成员通过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了解到他们对于婚姻生活的期待,以及在面对就业压力和经济基础不稳定时,对婚育计划产生的种种顾虑。
上图为团队成员杨皓文在街头调研
上图为团队成员李杰在校园调研
上图为团队成员于润坤在校园调研
线下调研这种面对面的走访形式,有着线上问卷无法比拟的优势。团队成员可以直接观察调研对象的表情、语气和肢体语言,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态度和想法。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还能根据调研对象的回答进行灵活追问,挖掘出更多深层次的原因和细节,有效补充了线上问卷在开放性和深入性方面的不足。
调研结果
1、在婚姻基本观念层面,青年对于婚姻的基本观念的认识存在多样性,男性和女性的选择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婚姻目的上,“人品性格”“家庭背景”“情投意合”为前三位的选择,青年在择偶标准上更看重人品性格一些。在结婚年龄上,选择26-30岁结婚的人居多。在受访者中也有三成的人表示不想要结婚,且对其调查显示,经济压力大占了很大的比重。
上图为调研结果中择偶时的影响因素
2、在生育观念层面,独生子女中不想生育下一代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是否生育的问题的观念上基本保持一致。被调查的大部分人选择喜欢孩子,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作为生育的主要动机。
上图为调研结果中受访人群的生育动机统计
3、调查发现,人们对丁克家庭(只婚不育)现象较为宽容。对于非婚生育,人们也表现出较大的宽容度,从“多子多福”到“丁克自由”“非婚生育”,体现出我国生育观念的巨大转变,传统生育观念逐渐被颠覆,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并存。
对策建议
被调查的群体中3成的人不想结婚,其余想要结婚的群体不乏只婚不育的想法。一边是国家大力推行三胎,二胎政策,一边是年轻人对未来的担心与忧虑。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青年人对婚育问题的忧虑?我们又可以做什么来改变这紧迫的生育现状?对此。团队立刻对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展开一次线上会议讨论在当前社会现状下对于婚育的改变对策及建议。
在激烈的讨论之后,团队从各方面出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降低婚育成本,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整体组合,部署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三大类十个方面配套支持措施
2、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从税收、住房、教育支持政策来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削减青年人婚育的忧虑;
3、文化内涵方面,宣传适龄结婚和生育对于个体及其家庭的深远意义,在包容、尊重和理解当代青年人婚育观的基础上,注重从内生的婚育文化入手,通过引导和激励措施,让青年群体重视和尊重婚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次西安交通大学寒假实践 “当代青年婚育” 调研团以线上问卷与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当代青年的婚育观念,从婚姻基本观念到生育观念,揭示了其中的多样性、性别差异以及与传统观念的显著变化。面对青年婚育的现状与问题,团队提出涵盖降低婚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弘扬积极婚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建议,期望能为改善社会婚育现状、促进青年幸福生活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6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