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感受脱贫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成效,多维度探索脱贫攻坚成果,2025年1月19日,山西师范大学“红色记忆,扶贫力量:走进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记忆,传递扶贫正能量”实践队赴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万安坪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与村民深入交流,并采访了万安坪村党支部书记李书记,队员们见证了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何在党的扶贫政策下焕发新生,书写出一段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
万安坪村,位于吕梁山区深处,曾是典型的贫困村。实践队队员通过与村民的访谈,仿佛看到了曾经的万安坪村:一个被岁月遗忘的角落。破旧的房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狭窄崎岖的山路阻碍着村民与外界的交流,贫困的阴霾笼罩着这片土地。村民们居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生活用水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孩子们上学要翻山越岭,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以前的日子真是苦啊!”一位年迈的村民回忆道,“村里的房子大多是土坯房,一到下雨天就漏雨,山路又陡又滑,出门一趟都难。孩子们上学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冬天更是难熬。”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万安坪村逐渐成为了一个破败的“空心村”。
曾经的万安坪村:贫困的阴霾笼罩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万安坪村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党的扶贫政策如春风般吹进了这片贫瘠的土地,国家下发专项资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万安苑小区应运而生。这个崭新的小区,成为了万安坪村村民的新家园,也成为了他们幸福生活的起点。
实践队队员在调研中看到,万安苑小区内平坦宽阔的道路贯穿整个社区,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楼里水电暖设施一应俱全。小区内还配套建设了幼儿园、超市、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曾经的万安坪村村民,如今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家,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一位刚刚搬进新家的村民激动地说,“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现在住的是楼房,家里通了自来水,再也不用挑水了。孩子们上学也方便了,小区里就有幼儿园,卫生所就在家门口,看病也不用跑远路了。”
扶贫春风吹进万安坪村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专门采访了万安坪村党支部书记李书记。李书记是万安坪村脱贫工作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他详细介绍了村里脱贫攻坚的历程和成效。“万安坪村的脱贫工作,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李书记感慨道,“脱贫攻坚刚开始时,村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村民们的思想也比较保守。但我们坚信,只要跟着党的政策走,就一定能找到出路。”
李书记介绍,村里首先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争取到了国家专项资金,修建了通村公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随后,村里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建设了万安苑小区,让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搬迁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村民们稳得住、能致富,才是关键。”李书记说,“我们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里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种植了高品质的核桃、红枣等经济作物,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同时,村里还开发了红色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脱贫攻坚的生动注脚:书记的讲述
万安坪村的脱贫故事,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乡村脱贫故事的缩影。每一个故事,都是党和人民携手共进的生动注脚,激励着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实践队队员在调研中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不仅仅是一场经济上的战役,更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万安坪村的村民们,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生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希望。
“脱贫只是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李书记表示,“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展产业,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让万安坪村变得更加美丽、富裕。”
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结语
万安坪村的蝶变,是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生动实践,也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这次调研,实践队队员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不仅改变了乡村的面貌,更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在党的领导下,万安坪村的村民们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脱贫攻坚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2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