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不熄,瓷韵长存——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之行
中国青年网菏泽1月17日电(通讯员 贾梦然)为了近距离学习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欣赏中国古代陶瓷与琉璃之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于1月13日来到了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这座承载着千年瓷韵的殿堂,静静矗立,等待着有心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抵达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国陶瓷博物馆门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贾梦然 供图
“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抵达中国陶瓷博物馆。踏入博物馆大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人头攒动,却又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文化气息。实践队员首先来到了新石器时代陶器展区。展柜中,那些质朴无华的陶器仿佛带着远古的呼唤,穿越时空而来。粗陶制成的碗、罐、盆,表面虽粗糙不平,却有着手工捏制的温度与痕迹。简单的绳纹、几何图案,是先民们最初的艺术表达,诉说着人类在混沌初开时,如何运用自然之物满足生存需求,又悄然开启对美的探寻。
沿着指示牌前行,便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唐宋陶瓷展厅。这里仿若一个艺术的梦幻之境。唐代三彩釉陶,以其独有的绚丽色彩成为全场焦点。黄、绿、白三色在陶器上肆意流淌、相互交融,组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三彩马矫健的身姿、昂扬的脖颈,仿佛下一秒就能奔腾而出;三彩骆驼沉稳的步伐,背上驮着的行囊,让人不禁联想起丝绸之路上的悠悠驼铃。实践队员们站在这些三彩陶器前,久久凝视,仿若被卷入了大唐盛世的繁华浪潮之中。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观赏陶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贾梦然 供图
实践队员们后来进入宋代陶瓷区进行实践学习。宋代瓷器展区则呈现出另一番清幽雅致的景致。汝窑瓷器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仙子,那一抹天青色的釉面,温润而细腻,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据说这一抹天青色,需在雨过天晴、空气湿度恰到好处时,方能烧制得出,饱含着宋人对自然、对美的极致追求。官窑瓷器规整大气,每一道线条都严谨笔直,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庄重。
明清陶瓷展厅,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青花瓷大放异彩,钴蓝的发色浓郁深沉,绘制在瓷器上的图案繁复精美。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等图案层层嵌套,细节之处尽显功力。粉彩瓷器更是娇艳欲滴,丰富的色彩让花鸟仿佛有了生命,振翅欲飞、娇艳盛开。在这里,实践队员们不仅看到了陶瓷工艺的成熟与精进,更看到了时代审美的变迁与传承。
随后,实践队员们踏入的琉璃展区,更是开启了一场奇幻绚丽之旅。古代琉璃制品色彩斑斓、造型各异,从精巧的首饰配件到大型的建筑装饰构件,无一不展示着琉璃工艺的神奇魅力。其中有一件精美的琉璃摆件吸引了实践队员们的目光,在灯光下,它流光溢彩,内部仿若藏着一个微观的梦幻世界,折射出不同的光影效果。讲解员介绍道,琉璃制作工序繁杂,从选料到成型,需经过多道高温烧制环节,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这让实践队员们对琉璃工匠们的坚韧与匠心肃然起敬。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在琉璃馆参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贾梦然 供图
然而,实践之旅不止于欣赏展品。在陶瓷技艺演示区,实践队员们亲眼目睹了泥土的蜕变之旅。陶艺师傅们端坐于转盘前,双手沾满泥水,随着转盘的高速旋转,一团团泥土在他们手中迅速成型。拉坯、修坯、彩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技艺与十足的耐心。在师傅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尝试拉坯,双手刚触碰到陶泥,便感受到一股力量,那是泥土与人类智慧的初次碰撞。尽管最终作品略显稚嫩,但过程中的专注与投入,让队员们对陶艺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次实践活动让“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队员切身感悟到了陶瓷文化的魅力,饱览陶瓷艺术瑰宝。陶瓷文化于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历经千年风雨而不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与创新密码。实践队员们深知,作为新时代青年,有责任让这窑火不熄、瓷韵长存,将古老的陶瓷文化带出博物馆,融入生活,推向世界,使其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闪耀人类文明的璀璨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5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