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韵,青鸟返乡——母校博物馆实践活动
至道嘉猷,静水流深。我的母校是淄博六中,淄博六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因此学校也拥有了其独特的校史馆和院士馆。此次“古韵新风,文化薪传”小分队走进淄博六中,以聚焦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去淄博六中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始建于1897年,原名“光被中学”,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硕的育人成果。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博物馆依托校内两栋百年建筑设立,两栋建筑古色古香,被认定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淄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淄博教育历史物证”“淄博市中小学生美德教育基地”。博物馆总面积813.33平方米,主要由校史馆、院士馆、艺术馆组成。
本次调研以校史馆、院士馆和艺术馆为核心,通过实地考察、校友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挖掘其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我们的调研目的是:首先‘’梳理淄博六中校史馆院士馆的建设背景、展陈内容及教育功能;其次,探究校友院士的成长轨迹与母校教育的关联性;最后,总结校史文化在当代育人中的作用,为学校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团队对校史馆院士馆进行了系统性参观,重点记录院士馆的布局设计、展品分类(如院士手稿、科研成果、校史档案等)及多媒体互动设备的使用情况。校史馆共11个展厅,馆内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系统地反映了淄博六中教育教学发展历史,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演进历程的缩影,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院士馆共3个展厅,主要展出共和国勋章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杰出校友李振声院士的求学科研经历、珍贵研究成果等内容,传承和弘扬以“责任、目标、毅力、合作”为内核的院士精神。艺术馆共3个展厅,主要展出在校师生、历届校友及艺术家的书画作品,满足参观者审美需求,达到以美育人、以艺润心的教育效果。淄博六中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使我们倍感骄傲。
其次我们进行了校友访谈。采访了部分返校校友及在校师生,了解他们对校史馆的认知与感受,收集建议。首先一位今年刚从淄博六中毕业的同学说:“非常荣幸行能在毕业之后再来参观母校的博物馆,感受六中的发展史,博物馆的建设也让我们感到骄傲。”然后校史馆一位担任讲解员的同学讲:“很荣幸能担任讲解员一职,通过自己的讲述能把六中历史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今后会更多的去了解六中的历史提升自己的讲解水平。”最后,我们采访的是王老师,王老师表示:“作为百年老校的一名教师感到非常骄傲,今后会多教育六中的学子们去了解更多六中的历史。”
最后,我们进行了文献分析。通过查阅学校档案、地方志及院士公开资料,整理淄博六中院士校友的学术贡献与成长经历。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总结了校史馆院士馆的展陈内容与特色。首先其历史脉络清晰:院士馆以时间为轴线,串联起淄博六中自1897年建校以来的重大事件,重点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的突破。展馆内陈列了建校初期的教材、师生合影等珍贵文物,展现了学校“科教兴国”的办学传统。其次,院士校友群像是院士馆的一大特色。院士馆聚焦于淄博六中的校友李振声院士,通过图文展板、影像资料和实物展品,还原他们的求学经历与科研成就。
我们认为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志向。调研发现,85%的在校生表示院士馆的参观经历增强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部分学生将院士校友视为职业榜样。学校定期组织的“院士故事会”“校友讲堂”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激励效应;校史教育促进文化认同。校史馆院士馆成为新生入学教育、校友返校活动的核心场所。通过校史与院士事迹的结合,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母校“严谨治学、报效家国”的精神内核,增强了归属感与荣誉感。
在此,我们提出建议:一、建立动态更新机制,联合校友会定期收集院士最新资料。二、增设“少年科学院”等实践区域,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科普课程。三、引入AI虚拟导览、线上云展厅,扩大校史文化的传播范围。
最后,我们认为淄博六中校史馆院士馆不仅是学校百年文脉的缩影,更是“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展示院士校友的奋斗历程,将校史资源转化为精神动力,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鲜活范本。未来,校史馆需进一步创新形式、拓宽功能,使其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学校与社会的文化枢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