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徽文化,点亮青春之光——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报告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黄建涛 尹天升 孙

传承徽文化,点亮青春之光——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报告
在时代的浪潮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为深入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传承社会实践之旅,将目光聚焦于底蕴深厚的徽文化。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交流学习等方式,探寻徽文化的精髓,助力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社会责任感。
一、初窥徽文化,确定实践方向
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来自不同专业,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相聚在一起。在实践初期,团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徽文化涵盖的徽派建筑、徽州三雕、新安医学、徽剧等多个领域。经过热烈讨论,结合成员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点,确定了以徽派建筑和徽州三雕为主要调研对象,力求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传承困境。
二、走进古村落,探寻徽派建筑之美
团队首先来到了有着“中国画里乡村”美誉的黟县宏村。踏入宏村,宛如走进了一幅水墨丹青画卷。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尽显古朴典雅。清澈的南湖和月沼,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古民居,构成了一幅幅灵动的画面。
成员们与当地的老工匠、村民进行深入交流。一位从事徽派建筑修复工作多年的老工匠,热情地为大家讲解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独特的天井设计,不仅具有通风、采光、排水的实用功能,还蕴含着“四水归堂”的文化寓意,象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
为了更深入了解徽派建筑的营造技艺,团队成员们在老工匠的指导下,尝试参与一些简单的建筑修复工作。从搬运砖石到学习传统的榫卯结构拼接,大家深刻体会到徽派建筑营造技艺的精湛与不易。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探秘徽州三雕,领略传统雕刻艺术魅力
离开宏村,团队前往徽州三雕博物馆以及一些手工作坊,探寻徽州三雕(砖雕、木雕、石雕)的奥秘。在博物馆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三雕作品,从精美的门楼砖雕到栩栩如生的木雕花窗,再到气势恢宏的石雕牌坊,无一不让成员们叹为观止。
在与三雕艺人的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徽州三雕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选料、设计、雕刻、打磨等多道工序。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艺人的情感与心血,他们用手中的刻刀,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花鸟鱼虫等题材雕刻在砖石木之上,赋予了这些平凡的材料以生命和灵魂。
为了亲身体验三雕技艺,团队成员们在作坊里向艺人学习雕刻技巧。从最基础的握刀姿势到简单的线条雕刻,大家在一次次尝试中感受到传统雕刻艺术的魅力与难度。尽管初次尝试的作品略显稚嫩,但成员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了三雕艺人坚守传统技艺的执着精神。
四、传承困境与挑战,引发思考与探索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也深刻感受到徽文化传承面临的诸多困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年轻人离开乡村,徽派建筑的传承缺乏新生力量。同时,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的冲击,使得传统徽派建筑营造技艺的应用范围逐渐缩小。
徽州三雕同样面临着传承危机。学习三雕技艺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过程枯燥且艰辛,年轻人对此兴趣寥寥。此外,市场上对三雕作品的需求逐渐偏向于旅游纪念品,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有所下降。
面对这些困境,团队成员们积极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在徽派建筑传承方面,可以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留住人才;开展徽派建筑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传统建筑的兴趣;鼓励建筑设计师将徽派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让传统建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对于徽州三雕的传承,建议政府加大对三雕艺人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培训机会;鼓励三雕艺人创新作品形式和题材,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多具有实用性和艺术价值的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推广徽州三雕文化,拓宽销售渠道。
五、实践收获与感悟,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过这次文化传承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收获颇丰。在知识层面,大家对徽文化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不仅掌握了徽派建筑和徽州三雕的相关知识和技艺,还对徽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能力培养方面,成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在与当地居民、艺人、专家的交流中,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在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次实践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徽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将在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传播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徽文化。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创新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方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 化传承之路任重道远,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徽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我的教育之梦(陈宇晴)

(通讯员:陈宇晴)选择了师范专业,未来就有可能走上教育之路。有的人选择当老师,可能是因为这份工作舒服。有的人选择当老师,是为了那一份平凡的教育之梦。我生长在一个小县城,那里…… 陈宇晴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我对网络安全的理解

(通讯员:付惠)网络安全是指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其特征具…… 付惠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致难忘的七月——“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在骄阳似火的七月里,我们“乡”约盛夏,一路相伴,一路成长。去支教、去调研、去走访;在乡间、在田野、在课堂;看到了美丽的风景,遇见了可爱的孩子们,留下了温…… “红土情缘社会实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繁星聚海齐奋进,下乡实践满收获——“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

(通讯员:刘心怡)夏日炎炎的7月,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于7月5日到达高州市曹江镇以及长坡镇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三下乡”社…… 刘心怡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初为人师,下乡有感(张伟森)

(通讯员:张伟森)7月18日,今天是“红土情缘”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下乡支教的第十五天。日子总是这样悄悄的流逝,眨眼间已经是三下乡的最后一天了。最后一天课表上没有我的课堂安排,难得…… 张伟森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青春在实践中闪光(陈爱月)

(通讯员:陈爱月)今年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已经结束,回顾这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这段日子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成长。对比以前,我们似乎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对我…… 陈爱月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红色经典永流传(招瑞珊)7.19

红色经典永流传(通讯员:招瑞珊)2022年7月18日星期一,今天是我们最后一天了。2022年7月5日我们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团队正式开启了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社会实践的地点选在广东…… 招瑞珊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令人难忘的三下乡(冯淑妍)

(通讯员:冯淑妍)手指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写下我点点滴滴记忆。今年的夏天酷热如旧,今年的雷雨急骤如夕。然而今年的夏天我们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拥有不同的感动。我们在学院领导的关…… 冯淑妍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普法的温度与深度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全民法治意识。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法治进程中的重要一环。2025年1月…

探寻古韵,传承匠心:福建江夏学院“兴化烽火”队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圆满收官。此次活动由[主办方名称]组织,吸引了众多高校学生和…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探寻颍上非遗,领略园林建筑瑰宝

为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重要指标,发掘和传承家乡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月14日,安徽工…

寻访红色印记,赓续百年伟业:郑州大学学生志愿者走进河南四大革命纪念馆

郑州大学的11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指导老师龚德明指导下,队长杨子豪的带领下,以“寻访红色印记,赓续百年伟业”为主题,开展…

普法引领法治未来,点亮和谐社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这一战略目标深刻体现了“十四五”规划中对基层法治…

最新发布

传承古韵,青鸟返乡——母校博物馆实践活动
传承古韵,青鸟返乡——母校博物馆实践活动至道嘉猷,静水流深。我的母校是淄博六中,淄博六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因此学校也拥有了其独特的校史馆和院士馆。此次“古韵新风,文化薪传”小分队走进淄博六中,以…
普法之行,心灵蜕变
在2025年1月8日-20日,我参与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法辉耀社“缘”实践队的社区普法实践,是我这个寒假很有意义的经历。它不仅让我走出理论知识的象牙塔,投身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更在我心中种了一颗为法治社会…
学法铭于心,守法践于行
寒假期间,当大多数学生沉浸在假期的悠闲时光时,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法辉耀社“缘”实践队于2025年1月10日-20日在山东省各地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张贴海报,面对面讲解法律常识,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重返高中母校,共话成长与感恩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重返高中母校,共话成长与感恩近日,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满怀热忱,重返他们的高中母校,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回访之旅。此次回访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故地重游,更是一场感恩之行,在高…
回访母校,共话曲园
一、前期准备:精心筹划,未雨绸缪寒假伊始,实践队员们便迅速组建了回访母校的宣传团队。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大家虽分散在各地,但通过线上会议紧密协作。实践队员们深入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专…
实地调研凤阳花鼓,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北京时间2025年1月21日,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实践调研队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进行了为期数日的凤阳花鼓实地考察。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传承现状,进一步推动这一国家级非…
大别山——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近日,大别山地区以其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典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大别山地区通过“红绿融合”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独…
爱心暖社区,关怀零距离
爱心暖社区,关怀零距离中国大学生网报张掖2月9日电(通讯员马俊)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困的传统美德,传递社会温暖,2月10日,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的实践队员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走进社…
安徽工大学生测控文化实践调研活动安庆市博物馆站
中国青年网安庆1月22日电(通讯员杨恒基程灿灿)为了了解安庆的传统民俗、民间艺术和饮食文化,通过调研和体验,深入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1月22日,电气学院电亮青春实践队队员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博…
山东建筑大学学子返家乡:青春“播”动,直播助农
2025年1月23日,来自山东建筑大学的乡村振兴,“枣”有所成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枣庄市市中区孟庄镇大郭庄村进行返家乡社会实践,开展青春“播”动,直播助农、寻访非遗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