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 日,安徽工业大学红色血脉社会实践队3名成员赴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两邓故居纪念馆开展“寻家风印记,铸家国情怀”活动。通过文物观察、口述访谈等方式,学生们在清代建筑群中探寻邓石如、邓稼先家族“守拙立身,精忠报国”的家风密码,感悟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深刻联结。
进入两邓故居的木门,实践队成员的目光被正厅悬挂的“铁砚山房”匾额吸引。匾额下方,邓石如手书的篆书对联“守拙勤耕砚,居贫乐读书”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微光。队员们注意到展柜中一方破损的砚台边缘留有深浅不一的凹痕,这是邓石如晚年悬腕练字时留下的痕迹,原来坚持从不需要舒适的环境。
在邓稼先生平展厅,一张泛黄的1964年火车票引发热议。票面显示,邓稼先从北京前往青海核试验基地途中,特意绕道回乡停留六小时。队员们用放大镜观察票根边缘的折痕时发现,背面用铅笔写着“勿念”二字。“这可能是他留给家人的最后讯息”,纪念馆工作人员证实,这张车票是邓稼先侄孙近年捐赠的珍贵文物,“短短六小时里,他不仅探望了病重母亲,还为族中子弟讲授了原子结构基础知识”。
实践队参与纪念馆“家书解码”时,在档案中发现邓稼先1958年写给胞弟的信件。信中写道:“今赴西北,归期难定。家中子侄习字,当以《说文解字》为基,笔墨间自有立身脊梁。”书信末尾的篆体“忠”字笔锋刚劲,与正文钢笔字的清秀形成鲜明对比。实践队成员用专业设备扫描后,发现“忠”字下方有轻微涂抹痕迹,“可能是书写时的犹豫,这种真实的情感波动比教科书上的伟人形象更触动我们”。
实践队踏上归途,每个人都感慨万千。从“铁砚山房”走出的两位先贤,一位以笔墨镌刻山河,一位用科技守护山河,这种精神传承启示队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青年人的担当永远根植于对脚下土地的热爱。未来,实践队员们将不断努力,持续奋斗,将这份家国精神在新时代青年手中续写新的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1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为让同学们树立感恩的责任意识,身设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
马飞 杨丹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查看全文 >>
为帮助乡村留守儿童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用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于7月28日下午举办了一场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用语”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支教团成员通过“什……
白嘉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查看全文 >>
为了引导乡村小学的小朋友们正确使用网络游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支教团成员于7月28日上午为合阳县金裕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网络游戏的利弊分析课程。下面是对这次课程的报道。……
贺代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查看全文 >>
为弘扬农林精神,培养留守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植物辨识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与学习动力。2023年7月28日,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于金峪镇中心小学开展了叶脉书签制作的课程,在教……
刘嘉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查看全文 >>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其属性由校园事故转化为社会问题。校园欺凌无小事,任意一起欺凌事故背后,都牵连着两个或一群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积极倡导校园和谐……
魏淑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查看全文 >>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教育支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组织了一支前往陕西省合阳县的乡村振兴支教团,为当地学生提供支教活动。为……
王鹏刚 杨丹婷 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查看全文 >>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作者:张嘉芮李佳磊白嘉鸣/文程文豪/图联系方式:18199677760为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积极投身于教育工作……
张嘉芮 李佳磊 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查看全文 >>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作者:王艺霖杨丹婷王鹏刚/文刘缘/图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3年7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
王艺霖 杨丹婷 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合阳县乡村振兴支教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