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下的年轮新生:一个鲁南村庄的文化自觉之路
当城市霓虹渐次取代乡村烟火,当电子红包冲淡了红纸墨香,在齐鲁大地的褶皱深处,山东省枣庄市单楼村正以独特的文化韧性演绎着传统节庆的当代叙事。山东大学(威海)年韵守望者社会实践团队历时月余,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与影像民族志记录,在这方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上,解码春节文化基因的赓续密码,探寻传统民俗的创造性转化路径。这里既有炊烟萦绕的集体记忆,更涌动着文化创新的时代脉动。
一、传统年俗的坚守:春节文化的核心价值
春节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团聚”与“祈福迎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春节仍然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村民们即使远离家乡,也会回到村里过年,或将长辈接到城里共度佳节。而春节习俗的传承更多是依靠耳濡目染,老一辈通过实际行动向年轻人展示春节的仪式感与文化价值。除夕夜的年夜饭不仅是一顿团圆餐,更承载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温情记忆,而拜年这一习俗,则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维系与祝福的传递。
图 1 集市上的春联
单楼村春节集市上,商贩们正在售卖寓意吉祥的春联,为节日增添浓厚的年味。
二、新与旧的交融:传统年俗的创新实践
面对城市化浪潮带来的文化褶皱,单楼村展现出惊人的文化自适应能力。团队在春联拍卖会上捕捉到传统再生的鲜活样本:精美的春联以及拍卖会热闹的气氛吸引众多村民参与,大家竞相竞拍寓意吉祥的春联,让这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 2 春联拍卖会现场
这种“创新赋能传统”的实践,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矩阵中形成裂变效应。更令人振奋的是,手工艺人将春公鸡手工艺转化为模块化文创产品,使传统符号突破地域边界,推动春节文化焕发新生。
图 3 春公鸡手工艺品
三、春节文化的社群凝聚力
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纽带,增强了村民的认同感与社区凝聚力。单楼村通过举办奚仲广场迎蛇年演出,让不同年龄层的村民共同参与,让春节成为连接乡村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桥梁。
图 4 奚仲广场迎蛇年演出
春节申遗成功的文化自觉
2024年春节成功申遗,这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更是推动春节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契机。对此,村委会主任表示:“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年轻一代真正感受到春节的魅力。”
在调研中,实践团深刻认识到,春节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并不矛盾,尊重传统是创新的前提。春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既可以通过短视频、线上传播等方式提升影响力,也可以通过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形式增强体验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未来,山东大学(威海)年韵守望者社会实践调研团将持续关注单楼村春节文化的发展,希望通过调研与实践,让更多人意识到春节文化的宝贵价值,共同守护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1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