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绽放正当时,实践筑梦新篇章——曲阜师范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之社区春节活动
寒冬腊月,年味渐浓。当新春的脚步悄然临近,曲阜师范大学““星火接力,丹心筑梦”寒假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热忱,于2024年1月15日至25日,走进山东省聊城市多个社区,策划并组织了一场以“红火中国年,幸福邻里情”为主题的春节文体活动。从传统习俗体验、文艺汇演到邻里互动游戏,这群青年学子以青春之笔,绘就了一幅温暖祥和的社区新春图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精心筹备,以匠心筑造年味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让社区‘活’起来,让居民的心‘暖’起来。”实践团负责人在策划会上如是说。活动筹备初期,团队便确立了“传承文化、凝聚邻里、传递温暖”的三大目标。然而,如何将传统年俗与现代社区需求结合?如何调动不同年龄层居民的参与热情?这些问题成为策划的关键挑战。
为此,团队成员深入社区展开调研。他们走访了社区和街道的200余户家庭,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居民对春节活动的期待。调研结果显示,老年群体更青睐写春联、包饺子等传统项目,青少年则希望增加趣味游戏和文艺表演,而年轻父母则期待亲子互动环节。所以,团队将活动内容划分为“文化传承”“活力新春”“邻里共融”三大板块,并制定了详细的分工表和时间轴。
为确保活动顺利落地,团队与社区居委会、文化站及志愿者协会紧密协作。他们协调场地、申请物资、招募社区志愿者,甚至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参与指导。为了突显聊城特色,团队还特别设计了“东昌葫芦烙画体验”“临清京剧脸谱绘制”等环节,让居民在互动中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二、多元活动,以热情点燃寒冬
1. 笔墨迎春:传统习俗浸润人心
1月20日清晨,实践团开设了“新春送福”公益摊位。红纸铺展,笔锋流转,大学生志愿者们为居民书写春联和“福”字。78岁的王奶奶捧着手写的“福寿安康”春联,笑得合不拢嘴:“这比印刷的更有温度!”
与此同时,社区活动室内,“巧手包饺话团圆”活动热火朝天。团队成员提前准备了饺子皮和馅料,邀请居民一起动手。大家围坐桌边,边包饺子边聊家常,来自东北的刘阿姨还现场教学“元宝饺”的独特包法。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后,志愿者们将第一锅送往社区独居老人家中,传递“家”的温暖。
2. 活力舞台:文艺汇演凝聚欢笑
1月22日晚,广场灯光璀璨。实践团策划的“新春文艺汇演”在欢快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节目单上既有大学生自编自演的舞蹈《锦绣年华》、相声《年味儿趣谈》,也有社区老年合唱团的《难忘今宵》、小朋友的武术表演《少年中国》。最令人惊喜的是“百姓大舞台”环节,居民可即兴上台展示才艺。一位外卖小哥即兴演唱的《恭喜发财》,引得全场掌声雷动。“没想到平时忙得脚不沾地,今天还能在街坊面前露一手!”他腼腆地说道。
3. 趣味互动:邻里情谊悄然升温
为打破隔阂,团队设计了多项互动游戏。“新春寻宝大作战”中,居民根据线索在社区内寻找隐藏的“福袋”,最终兑换春联、窗花等礼品;“亲子灯笼DIY”区域,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用彩纸和竹条制作出造型各异的灯笼,父母则在一旁拍照记录温馨瞬间。活动尾声的“团圆照合影墙”前,许多家庭留下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成为这个寒冬最温暖的记忆。
三、以行践知,青春收获成长
十天奔波,终成华章。这场春节活动不仅为社区增添了浓浓年味,更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知行合一”的真谛。负责舞台统筹的张同学感慨:“从节目筛选到设备调试,每个细节都需反复推敲。但看到居民们的笑容,一切辛苦都值得。”而初次尝试活动策划的赵同学则坦言:“沟通协调远比想象中复杂,但也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
四、展望未来:让文化扎根社区
“春节活动虽落幕,但文化传承永不止步。”实践团在总结报告中提出建议:建立“社区文化志愿者库”,吸纳更多居民参与日常活动策划;开设“传统文化微课堂”,定期举办剪纸、戏曲等体验活动。团队成员王同学表示:“未来,我们希望能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社区,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百姓生活中。”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个寒假,曲阜师范大学的学子们以青春之名,架起了文化与社区的桥梁。他们用热情融化冰雪,用创意点燃传统,在服务中收获了成长,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青春智慧。未来,,以脚步丈量土地,以行动书写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奏响更加激昂的青春乐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7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