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当今,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每一个文化从业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实践队员一直对此予以关注,在浏览相关资料时队员们了解到,曲阜有一家名为“彭门创作室”的文化传媒公司在从事文化运营工作。于是,在进行了充分学习和讨论后,社会实践队员来到彭门创作室深入探究。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召开工作会议。李东润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访问创作室官网。李东润 供图
彭门创作室负责人彭庆涛老师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员。在彭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逐一参观了创作室的办公区域、展览展示区以及文化活动场地。在参观过程中,彭老师对创作室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队员们了解到彭门创作室是由曲阜文物局的退休专家彭庆涛老师联合曲阜市文管委、曲阜师范大学的退休教授于2018年创立,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路径。创作室通过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提供教育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图为创作室老师在介绍文化项目成果。李东润 供图
在与彭门创作室团队成员的访谈中,实践队员深入了解创作室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理念,并了解到,彭门创作室的核心团队由多名教授、文博专家、研究员组成,他们带领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彭门创作室创立7年来,已出版书籍二十余部,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在齐鲁大地多个地市推广应用。发表论文数十篇,艺术作品不尽其数。在交流中,彭老师着重指出,彭门创作室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包括:一是立足创作室丰厚的学术资源,积极承揽文化项目,同时促进文化宣传;二是结合“互联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其属下两个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已突破2500人次,浏览量突破2万人次;三是通过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将文化艺术展览打造成创作室特色品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万家。
更重要的是,创作室坚持商业化运营,让典籍里的文化“变现”“增值”,通过文化项目的承接获得收益,保障创作室的良性运转。创作室成员对承担的文化项目秉持“精益求精”的原则,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其代表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在山东省多个地市推广应用。
在与创作室团队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运营是“两创”的重要实践途径。彭门创作室不仅提供了一套文化产业运营方案,更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探索了一条可靠的路径。彭门创作室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承担商业化项目,促进文化“下沉”和宣传;另一方面加强与曲阜本地文化机构的合作,于2019年获批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不断促进平台的正规化。难能可贵的是,彭门创作室在学术团队建设中,优先在驻曲阜高校中吸纳学生,让学生在跟进课题中得到学术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子。此外,在疫情防控、地震洪水等突发事件中,创作室积极参与捐款,并积极组织公益展览,弘扬社会正能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8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