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豆腐文化传统技艺焕发新光彩
一月二十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黑龙江,安徽马鞍山,宿州等地“执守艺萃,承古耀今”实践团队于下午时分开始了关于淮南豆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探索活动,意在让这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
淮南作为豆腐的发源地,豆腐文化源远流长。相传,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炼丹,偶然发明了豆腐。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它已成为淮南独特的历史文化名片。众人来到淮南豆腐博物馆。馆内,浓郁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馆内陈列着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类豆腐制作工具,如石磨、滤布、煮锅等,仿佛在诉说着豆腐制作工艺的历史变迁。在展牌的指引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豆腐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以及豆腐在淮南地区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少学生感慨道,以前只知道淮南豆腐好,没想到背后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在下午两点,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里,参与实践的学生们展开了豆腐制作体验。志愿者把泡好的黄豆分给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推石磨,一人添豆加水。一开始,大家都是新手,现场气氛挺混乱的。推石磨的人脸都红了,额头上冒着大汗,紧紧握着磨杆,每推一下都很费力。而另外一个加豆和水的人也有点慌,眼睛紧盯着石磨,手忙脚乱,豆浆的流速完全没有规律,时快时慢,磨出来的豆浆里还夹杂着不少没打碎的豆子。时间一长,推石磨的动作越来越迟缓,满脸写着疲惫。就在众人不知所措时,工作人员前来为重人提供现场教学与帮助。现场众人依着指导,重新上手,石磨转动越来越流畅,洁白的豆浆潺潺流出,豆香弥漫开来,现场众人脸上的愁容瞬间被笑容取代。磨好豆浆后,进入煮浆环节。工作人员将豆浆倒入大锅中,用猛火加热,并不停搅拌,经了解是为防止豆浆粘锅。随着温度升高,豆浆表面渐渐泛起一层厚厚的白沫,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豆香。其中一名学生感叹道:“这味道太香了,和平时喝的豆浆感觉完全不一样。”
点卤是豆腐制作的关键步骤,决定着豆腐的口感和质地。大约当日三点时分,工作人员开始了调卤环节。工作人员将调好的卤水缓缓倒入豆浆中,同时用勺子轻轻搅拌,原本均匀的豆浆逐渐出现絮状沉淀,慢慢凝聚成豆花。工作人员介绍,点卤的比例和速度都很关键,稍有偏差,豆腐的口感就会大打折扣。现场众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锅中的变化,生怕错过这神奇的一刻。
最后是成型阶段,学生们把豆花舀入铺好滤布的模具中,轻轻压实,挤出多余的水分。一开始,学生们压得太轻,豆腐成型效果不佳。在工作人员的示范下,学生们掌握了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压制,鲜嫩的豆腐终于成型。
在传承豆腐文化的过程中,淮南当地豆腐制作企业也发挥了极大促进作用。在当天下午四点学生们参观了解了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企业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从泡豆、磨浆、煮浆到点卤、成型,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企业负责人介绍,为了保证豆腐的品质,他们坚持选用优质的本地黄豆,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同时,企业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冷链物流等方式,将淮南豆腐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如今,淮南豆腐已经走出国门,在海外的华人超市和餐厅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此次返家乡活动,为淮南豆腐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学生们将以实际行动宣传推广淮南豆腐文化,让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通讯员 李诗泽 )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7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