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归桑梓,袅袅秧歌漾乡情
非遗秧歌,源远流长,在每一次鼓点响起、每一次彩绸飞舞中,体验古老与现代交织的韵味,领悟非遗的深厚内涵。为走进非遗秧歌的世界,感受那份深藏于民族血脉中的力量,共同传承这份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实践队于2025年1月29日在吉林省扶余市进行了扭秧歌迎新年活动。本次活动不仅助力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推动了东北扭秧歌的传承与创新,而且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精心筹备,共赴民俗之约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啊……”熟悉的东北民谣旋律,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在东北扶余市的保安村上空回荡。这是实践队员们在征求当地村委会的同意后,与热情淳朴的村民们紧锣密鼓的开展着扭秧歌排练。为了精准掌握扭秧歌的精髓,他们四处搜寻资料,观看经典的秧歌表演视频,还专门邀请了当地的秧歌老艺人进行指导。老艺人手把手地教,从手臂的摆动幅度到脚步的节奏韵律,都耐心讲解。实践队员们学得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常常一练就是一整天。在保安村村支书李书记的指引下,服装道具的准备同样一丝不苟,一律采用最鲜艳、最具传统特色的秧歌服和彩绸,力求在表演时展现出最完美的状态。
图为实践队员向参演者学习非遗秧歌动作。常文婷 供图
盛装登场,舞动青春风采
大年初一的早晨,实践队员们与村民们身着绚丽多彩的秧歌服,手持飘舞的彩绸来到现场。除夕的温馨尚未散去,他们先以一串鞭炮唤醒新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期待,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宛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小的广场上,巨大的红色灯笼高高悬挂,随风摇曳,喜庆的春联张贴在四周,与热闹的人群相互映衬,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随着激昂的锣鼓声骤然响起,表演正式开始。鼓点急促有力,如奔腾的骏马,踏响了新年的前奏;镲声清脆响亮,似山间的清泉,流淌出欢快的旋律。实践队员们伴着乐声迅速进入状态,整齐划一地迈出秧歌步。他们的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彩绸在手中上下翻飞,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似彩蝶翩跹,尽显非遗秧歌的绝妙风采。
队伍最前方,领队吴玉秀女士身姿矫健,动作娴熟,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充满了感染力。她带领着队伍不断变换队形,时而排成一条蜿蜒的长龙,时而组成一个喜庆的方阵,将东北扭秧歌的豪迈与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实践队员们尽管是初次参与这样的大型表演,但她们毫不怯场,眼神坚定,紧紧跟随着节奏,动作轻盈流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图为实践队员与参演者们参与非遗秧歌正式表演。常文婷 供图
创新融合,交汇新旧时代
中场休息环节,实践队员们在熟练掌握传统东北扭秧歌技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对扭秧歌进行了大胆创新。她们将现代编舞融入进去,巧妙地结合了现代舞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扭秧歌动作更加富有张力和活力,同时又保留了其传统的民族特色。虽说即兴创作显得略有生疏,但其真实无形之中流露出青年对非遗秧歌的热爱传承,真诚自信。
创新后的扭秧歌表演吸引了更多村民驻足观看。在实践队员们的带动下,现场的气氛愈发高涨。许多村民按捺不住,纷纷加入到扭秧歌的队伍中来。小朋友们兴奋地穿梭在人群中,模仿着实践队员们的动作,学得有模有样;老人们迈着轻快的步伐,与年轻人一同享受这欢乐的时刻。一时间,广场上欢声笑语不断,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们在扭秧歌的队伍中汇聚,共同绘制出一幅欢乐祥和的新年图景。
图为实践队员教导小朋友非遗秧歌动作。常文婷 供图
此次实践队员们自主参与东北扭秧歌迎新年志愿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她们在此次志愿活动中收获颇丰,另一方面,通过她们的努力,扭秧歌这一古老的民俗艺术在年轻一代中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在她们的引领下,小朋友们对扭秧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要加入到传承和弘扬非遗秧歌的队伍中来,这无形之中为扭秧歌的传承培养了坚实的后备力量。(通讯员 常文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5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