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社区开设传统文化实践课堂,大学生助力青少年感知非遗魅力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邓婷月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30日电(通讯员 邓婷月)

导语:2025年1月16日至2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联合南京市梅园社区,面向社区儿童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寒托班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精心筹备了非遗簪花、干花书签、新春灯笼制作等一系列传统文化课程,为近30名小学生打造了别出心裁的“移动文化课堂”,助力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指尖绽放独特光彩。

正文

构建特色课程,引领文化探索之旅

实践团队匠心独运,搭建起“历史溯源—技艺体验—创新应用”三阶课程体系。在非遗簪花课程板块,志愿者借助动态版《簪花仕女图》数字影像,带领孩子们穿越历史长河,领略簪花文化从唐代宫廷到闽南渔村的演变脉络。考虑到低龄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特别引入“时空拼图”实体教具,将不同历史时期转化为可拼接的磁吸模块。孩子们在拼接拼图的过程中,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文化发展的厚重底蕴。

干花书签制作课程则是跨学科融合的生动实践。志愿者巧妙地将诗词鉴赏融入手工环节,通过带领孩子们诵读《墨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经典诗作,引导他们体悟花卉背后的文化内涵。一名五年级学生在制作梅花书签时,主动将“不要人夸好颜色”这句诗题写在书签的流苏上,并轻声说道:“这朵干梅就像诗中所描绘的那般,即便没有艳丽色彩,也散发着质朴而独特的美。”

在干花书签制作课堂上,志愿者运用“五感教学法”:让孩子们先闭上眼睛,触摸风干的玫瑰花瓣,凭借触感猜测花瓣品种;接着嗅闻薰衣草的香气,联想与之相关的经典诗词。课堂上,一名小男孩举起莲蓬干花,脱口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实现双向成长,培育文化自信之花

活动期间,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创造力与学习潜能。在簪花制作课上,有个小男孩以往因手工制作不够精细,总是羞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但在志愿者耐心细致的分步指导下,他成功制作出一枚以宋代“一年景”花冠为灵感的多层叠瓣发簪。当作品被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时,他兴奋地拉着小伙伴,反复确认:“这真的是我做出来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新春灯笼制作活动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即便有些小朋友起初不太熟练,在志愿者“小老师”的悉心帮助下,他们也顺利完成了制作,真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实践的乐趣。

这些事例充分彰显了非遗实践教育在培养儿童自信心方面的重要价值。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对非遗传承案例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参与传统手工艺实践时,其专注力与自我效能感普遍能提升40%以上。在此次活动中,许多孩子从最初因害怕犯错而表现得小心翼翼,逐渐变得积极主动、大胆探索,甚至在课后主动查阅簪花的历史资料,展现出对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引发文化共鸣,传承非遗精神内涵

此次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技艺的传授,更在于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传递。孩子们制作的干花书签成为传递情感的特殊纽带——有的孩子将书签送给父母,并附上亲手书写的卡片,上面写着“这是永不凋零的爱”,用质朴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深情;有的孩子用书签标记《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句,将手工制作与阅读紧密相连,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非遗技艺还成为代际交流的重要桥梁。有一名跟随祖辈生活的留守儿童,在完成闽南渔女簪花作品后,首次主动向奶奶询问家族的迁徙历史。社区工作人员感慨道:“以前大家都觉得老手艺过时了,如今才发现它们承载着许多家族故事,是珍贵的文化财富。”此次实践团队与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携手,开展了这场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社区儿童寒托班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簪花技艺、干花书签、新春灯笼等主题,构建了“历史溯源—技艺体验—创新应用”的三维课程体系,借助数字影像、实体教具等多种手段,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借助动态版《簪花仕女图》探寻簪花千年的发展变迁,通过“五感教学法”触摸干花的纹理、嗅闻植物的芬芳,并将《墨梅》等古诗的意境融入书签创作。有个曾经对手工制作心存畏惧的男孩,在志愿者的分步指导下,完成了宋代“一年景”风格的发簪,在自信展示作品时,他感慨道:“原来我也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作品!”这些案例充分证明,实践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自信心与创造力,也体现了新生代对非遗文化的独特理解与诠释。

参与活动的师范生志愿者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他们运用“微任务分解”“三环反馈体系”等教学策略,将复杂的非遗工艺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模块。比如在解决灯笼骨架制作的难题时,团队带领孩子们一起动手操作,使低龄学生独立完成灯笼制作的比例提升至89%。这次活动还产生了“文化涟漪效应”:干花书签成为社区图书馆热门的借阅文创产品,众多家庭因“传家宝任务”展开代际交流,89%的家庭深入探讨传统文化,活动效果远超预期。

结语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还探索出高校与社区合作的非遗传承新路径,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通讯员:邓婷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恩施硒的文化中心

硒元素不仅仅是地壳中的一种微量元素,它更是大自然赋予恩施的独特印记,一场关于健康与文化的独特交响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上演。夏日的阳光洒落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一位来自远方的老奶…… 陈杰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探秘硒都共赴健康之旅

恩施市,这座享有“世界硒都”美誉的城市,其丰富的硒资源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探寻。7月17日的午后,一群在恩施定居的游客满怀期待地踏上了蜿蜒的盘山公路,他们此行不仅…… 陈杰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青源硒都之旅:探索恩施硒文化

在恩施这片被誉为“世界硒都”的神奇疆域上,我有幸作为青源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投身于科普助农的崇高事业中。科普助农组怀揣着对硒文化的敬畏之心,踏遍了恩施的每一个角落。从历史悠久…… 陈杰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青源志愿服务队硒文化之旅

在恩施这片被自然赋予“世界硒都”美誉的神奇土地上,其独特的硒资源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孕育了深厚的硒文化底蕴。在这次暑假我参加了青源志愿服务队志愿活动,来到了科…… 陈杰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献力,志愿同行:青源志愿服务队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源志愿服务队在野三关穿心岩村开展了以“童语诵童音,推普助未来”为主题的普通话推广宣讲课堂,为当地的学生教导普通话的知识。在此次志愿活动中,青源志愿服务队通…… 陈杰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恩施野三关硒文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源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我们来到了恩施野…… 陈杰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青源志愿服务队:硒乡播种硒文化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源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学子们踏上了前往恩施市硒乡的征途,他们此行不仅是为了探寻硒矿床的奥秘,更是为了将硒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乡村的田野间,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陈杰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青源志愿服务队:深入硒乡田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志愿服务队——青源志愿服务队,近期在富含硒元素的矿床区域深入乡村田野,与当地的农民朋友们亲密接触,还积极承担起传播硒文化、助力农业发展的…… 陈杰威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科普团“出动“点亮大众科学梦

本网讯(通讯员吴海若)2月3日,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宣讲团走进涡阳第四中学,为该校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科普宣讲…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打造清洁社区,共筑绿韵生活

在2025年1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争取到2027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推动…

青春赋能垃圾分类,共筑绿色校园

今天我有幸回到高中母校,于中会议厅里进行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作为高中的学长学姐,我们肩负着传递环保知识、引领…

返乡实践践初心,青春助力家乡行

在寒假期间,本人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投身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了新时代大…

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探索队参观马鞍山市文化馆

为加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知名度。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探索队前往马鞍山市文化馆2025年1月10日,队员们一同走进了马鞍山市文化…

最新发布

安徽工业大学524文化传承团寒假家乡社会实践
一.参观武汉博物馆,感悟武汉文化作为湖北省内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武汉博物馆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肩负着研究、保护和传播荆楚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博物馆致力…
应时代之号召,习生产之实际
应时代之号召,习生产之实际中国青年网1月20日电(通讯员郭斌)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几个孩子组成了“青机筑梦,智械先锋”的团队,该团队于一月十日至一月二十日在合肥德上智能装备制造公司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实…
与许耀华老师访谈的原始记录
首先,我看了你们给我的提纲。我要简单地纠正一下你刚才说的概念。南京白局,它不是戏曲的曲种,这里有一个大的概念。我们的舞台艺术,一共有12个艺术门类,是中国文联统一下拨的,相互之间有一些联系。除了…
曲园学子三下乡: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看党支部如何领航合作社振兴乡村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正以崭新的姿态领航合作社发展,推动乡村经济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农村生产方式的革新,更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
中南大学子进入社区,绿色驿站润万家,居民幸福添“绿”情
1月9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齐心协“绿”队在武汉市展开为期4天的调研,旨在了解武汉市绿色驿站发展现状,探讨武汉市绿色驿站的发展路径和可持续模式。绿色驿站是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发起的惠民…
社区里的传统文化实践课:大学生助力青少年感知非遗魅力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30日电(通讯员邓婷月)导语:在2025年1月16日至1月29日这段时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红心研墨”实践团队与南京市梅园社区携手,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场为期两周的寒托班实践活…
社区开设传统文化实践课堂,大学生助力青少年体悟非遗之美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30日电(通讯员邓婷月)导语:2025年1月16日至1月2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携手南京市梅园社区,为社区儿童举办了为期两周的寒托班实践活动。活动精心设置了非遗…
志愿之光,点亮防溺水安全防线
近日,学生志愿者团队来到马圩村,与村委会携手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防溺水安全知识普及志愿活动。活动旨在提升村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防溺水安全意识,降低溺水事故发生率,守护马圩村村民的生命安全。活动…
志愿微光,暖冬护村
近日,志愿者们齐聚马圩村,开展了一场温暖人心的冬防冬治夜间平安巡逻活动,为村民们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冬季夜晚来得早,寒冷又寂静,正是各类安全隐患的高发期。为守护村民的生活安宁,志愿者们每晚…
冬夜守护,志愿同行——马圩村冬防冬治夜间平安巡逻
寒冬时节,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守护马圩村村民的生活安宁,众多志愿者团队踊跃投身到冬防冬治夜间平安巡逻活动中,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温暖人心。进入冬季,气温降低,火灾、盗窃等安全隐患随之增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