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社区里的传统文化实践课:大学生助力青少年感知非遗魅力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邓婷月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30日电(通讯员 邓婷月)

导语:在2025年1月16日至1月29日这段时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红心研墨”实践团队与南京市梅园社区携手,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场为期两周的寒托班实践活动。活动安排了非遗簪花、干花书签、新春灯笼制作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课程,为差不多30名小学生打造了独特的“移动文化课堂”,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指尖展现出别样的精彩。

正文

打造独特课程,引领从认知到创造

实践团队用心构建了“历史溯源—技艺体验—创新应用”三阶课程模式。就拿非遗簪花课程来说,志愿者借助动态版《簪花仕女图》数字影像,带着孩子们走进历史,了解簪花文化从唐代宫廷到闽南渔村的变化历程。考虑到年纪小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课程专门设计了“时空拼图”这个实体教具,把不同的历史阶段变成可以拼接的磁吸模块。孩子们在拼接拼图的时候,就好像真的感受到了历史发展的过程。

干花书签制作课程是跨学科融合的好例子。志愿者巧妙地把诗词鉴赏放进手工制作过程中,通过带着孩子们朗读《墨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经典古诗,引导他们体会花卉所代表的文化意义。有个五年级的学生在做梅花书签的时候,主动把“不要人夸好颜色”这句诗写在书签的流苏上,还小声说:“这朵干梅就像诗里写的,没有鲜艳的颜色,却有一种质朴的美。”

在干花书签制作的课堂上,志愿者用“五感教学法”教学: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摸一摸风干的玫瑰花瓣,猜猜是什么品种;然后闻一闻薰衣草的香味,想想和它有关的古诗。课堂上,一个小男孩举起莲蓬干花,大声念出“接天莲叶无穷碧!”,引得同学们纷纷鼓掌。

双向成长,在文化熏陶里培养自信

在活动进行期间,孩子们通过亲自体验非遗技艺,展现出了让人惊喜的创造力和学习潜力。在簪花制作课上,有个小男孩以前因为手工做得不太好,都不敢给别人看自己的作品。但是在志愿者一步一步耐心的指导下,他成功做出了一枚仿照宋代“一年景”花冠样式的多层叠瓣发簪。当他的作品被放在教室的展示区时,他特别兴奋,拉着小伙伴反复确认:“这真的是我做的呀!”

新春灯笼制作活动充满了过年的热闹氛围,就算有些小朋友一开始不太会做,在志愿者“小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也顺利完成了制作,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动手实践的乐趣。

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非遗实践教育对培养孩子自信心很有帮助。根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对非遗传承案例的研究,青少年在参与传统手工艺实践的时候,注意力和自我效能感一般能提高40%以上。在这次活动里,很多孩子从刚开始因为怕做错事而小心翼翼,慢慢变得主动去探索、大胆地提问,甚至在课后自己去查找簪花的历史资料。

文化传递,从指尖技艺抵达心灵

这次活动的意义可不只是教孩子们一些手艺。孩子们做的干花书签变成了传递感情的特别方式——有的孩子把书签送给爸爸妈妈,还附上自己写的小卡片,上面写着“这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爱”;有的孩子用书签标记《唐诗三百首》里喜欢的诗,把手工作品和阅读紧紧联系在一起。

非遗技艺还成了不同辈分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有个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在完成闽南渔女簪花作品后,第一次主动问奶奶家里的迁徙历史。社区工作人员感叹说:“以前大家都觉得老手艺没什么用了,现在才发现这里面藏着好多家庭故事呢。”这次实践团队和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一起合作,开展了这个以非遗文化为重点的社区儿童寒托班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围绕簪花技艺、干花书签、新春灯笼这些主题,搭建了“历史溯源—技艺体验—创新应用”的三维课程体系,通过数字影像、实体教具等多种办法,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借助动态版《簪花仕女图》了解簪花千年的变化,通过“五感教学法”感受干花的纹理、闻植物的香味,还把《墨梅》等古诗的意境融入到书签创作中。有个以前对手工制作有点害怕的男孩,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完成了宋代“一年景”风格的发簪,他自信地展示作品时说:“原来我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这些例子都能证明,实践教育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也能看出新一代对非遗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参与活动的师范生志愿者们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他们用“微任务分解”“三环反馈体系”等教学方法,把复杂的非遗工艺变成孩子们容易懂的部分。比如在解决灯笼骨架制作难题的时候,团队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让年龄小的学生独立完成灯笼制作的比例提高到了89%。这次活动还带来了“文化涟漪效应”:干花书签成了社区图书馆很受欢迎的借阅文创产品,好多家庭因为“传家宝任务”开始交流,89%的家庭都深入讨论传统文化,活动的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

结语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还找到了高校和社区一起传承非遗的新方法,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充满活力的青春力量。(通讯员:邓婷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11弹

二、调查实施(一)调查组织工作在熟悉了调查项目性质、目的、要求等方面内容后,我们首先系统地学习调查过程中应掌握的调查知识以及访问技巧,提升调查人员素质。其次,根据个人能力以……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10弹

正式调查开始之前,调研人员选择在安徽省蚌埠市的农村地区,采取拦截访问的形式对符合调查对象条件的居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预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了140份问卷,发现问卷中尚存在一些表达……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9弹

(三)内容创新:市场发展、灰色预测、文本挖掘本文不仅使用了传统统计模型,如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挖掘每个维度对使用意愿因素的影响及内部关联,从指标和潜变量两方面进行深度分析;……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8弹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点(一)热点问题:聚焦环保墙纸“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家在建筑方面出台了各类推动经济低碳发展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如我国颁布了“禁实限黏”法规,提出了墙材革新和……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7弹

1.有利于新型环保墙纸的推广使用我们团队通过网络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人们对新型绿色墙体材料的认知现状及使用意愿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影响其使用意愿的因素……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6弹

综上所述,我国在环保墙纸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存在着设备不够先进、推广力度不够、政策力度不够等问题。但是在时代发展的需求下,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环保墙纸必是大势所趋。本研究……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5弹

在节能减排背景下,环保墙纸的使用和推广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在这方面已经研究发展了20多年。目前,学者对于绿色墙体材料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属于科技研发方面,对使用意愿的研究较少。在新……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4弹

虽然我国已经在这个领域发展了20多年,但是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其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都有待提高。随着建筑面积的逐年增多,建筑耗材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也可想而知……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趣味运动展风采,残健共融谱新篇

2025年4月18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第五届“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街道渝康馨家园举办了…

凝聚青春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工商管理学院开展“星火燎原·红色征程”

2025年4月18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小红船”党员服务站联合“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于重庆工商大学南操篮球场举办…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遵义会议精神拾遗文化宣讲团系列活动纪实

一、导语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商学院团委开展“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4月19日,商学院团委在长沙西湖公园开展为期一天的“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活动前…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校园净土

近日,24090441班宣传委员与组织委员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反诈指南宣讲会,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反诈知识课…

最新发布

与许耀华老师访谈的原始记录
首先,我看了你们给我的提纲。我要简单地纠正一下你刚才说的概念。南京白局,它不是戏曲的曲种,这里有一个大的概念。我们的舞台艺术,一共有12个艺术门类,是中国文联统一下拨的,相互之间有一些联系。除了…
曲园学子三下乡: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看党支部如何领航合作社振兴乡村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正以崭新的姿态领航合作社发展,推动乡村经济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农村生产方式的革新,更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
社区开设传统文化实践课堂,大学生助力青少年感知非遗魅力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30日电(通讯员邓婷月)导语:2025年1月16日至2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联合南京市梅园社区,面向社区儿童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寒托班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精心筹备了非…
中南大学子进入社区,绿色驿站润万家,居民幸福添“绿”情
1月9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齐心协“绿”队在武汉市展开为期4天的调研,旨在了解武汉市绿色驿站发展现状,探讨武汉市绿色驿站的发展路径和可持续模式。绿色驿站是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发起的惠民…
社区开设传统文化实践课堂,大学生助力青少年体悟非遗之美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30日电(通讯员邓婷月)导语:2025年1月16日至1月2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携手南京市梅园社区,为社区儿童举办了为期两周的寒托班实践活动。活动精心设置了非遗…
志愿之光,点亮防溺水安全防线
近日,学生志愿者团队来到马圩村,与村委会携手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防溺水安全知识普及志愿活动。活动旨在提升村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防溺水安全意识,降低溺水事故发生率,守护马圩村村民的生命安全。活动…
志愿微光,暖冬护村
近日,志愿者们齐聚马圩村,开展了一场温暖人心的冬防冬治夜间平安巡逻活动,为村民们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冬季夜晚来得早,寒冷又寂静,正是各类安全隐患的高发期。为守护村民的生活安宁,志愿者们每晚…
冬夜守护,志愿同行——马圩村冬防冬治夜间平安巡逻
寒冬时节,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守护马圩村村民的生活安宁,众多志愿者团队踊跃投身到冬防冬治夜间平安巡逻活动中,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温暖人心。进入冬季,气温降低,火灾、盗窃等安全隐患随之增加。为…
爱心暖乡道,志愿护新春交通
春节临近,乡镇迎来人员返乡高峰,交通压力骤增。为保障乡亲们出行安全与顺畅,一场充满温情的交通安全志愿活动,在马圩村的各个交通要道热闹展开。众多热心村民纷纷披上志愿服务的“红马甲”,为守护家乡的…
马圩村防溺水志愿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假期将至,为提高马圩村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一场由马圩村村委会组织的防溺水志愿活动在村内火热开展,为村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志愿活动伊始,志愿者们深入村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