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非遗振兴显动力 救死扶伤医者行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巩芯如

大国泱泱,文化无疆,非遗作为历史的见证,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地域特色、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成为了激活乡村活力、促进经济多元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为探究“中医疗法”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探索非遗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于2025年1月17日于山东省淄博市田氏正骨疗法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探究“非遗振兴,正骨先行”的社会实践。

中医圣手创先河,正骨传奇永流传

田氏正骨疗法源远流长,清朝道光年间,初代先祖田殿举目睹乡邻骨折伤痛之苦,凭借对人体骨骼经络的天赋悟性与不懈钻研,初创正骨之法。他行走乡间,以灵巧双手、精准手法为伤者复位固定,辅以秘制膏药,救无数人于伤痛困境,声名渐起。民国乱世,第二代传人田淑玢在炮火纷飞中坚守医道,将家族技艺淬炼升华,为军队、百姓正骨疗伤,成为百姓心中希望灯塔,时称“和义共仰、治骨神仙”。后代传人田承福创办“瑞生堂”,田氏骨科中医世家进入综合性医疗开端。新中国成立后,传人田茂恒打破家族传男局限,广纳门徒,对接骨膏药组方和制作工艺大胆创新,配方中药增加到180多味,临床疗效获得突破性提高,治疗范围从骨伤扩展到骨刺、腰椎间盘突出、颈肩腰腿疼等领域。

田氏正骨正凭其确切疗效,从淄博一隅走向山东大地,为众多医院提供技术借鉴,其学术论文发表推广,让古老技艺绽放在现代医学舞台,泽被四方,正骨传奇也在时代浪潮中续写辉煌,持续护佑民众骨骼健康。

追根溯源馆中行,精研古法技间成

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博物馆二楼,在展示柜中陈列着羊角、虎掌、人参、三七、乌骨、陈皮等药材,佛手、人参须等药材浸泡在药剂中,红景天、灵芝、锁阳、当归、何首乌等陆生生物类药材,海马、玳瑁鳖甲、珊瑚、海狗肾、海燕、海马等海洋生物类中药,钟乳石、龙骨等矿石类、骨骼类药物依次摆放在柜中,馆中央有一座高两米的药柜,共六层,一层十二个抽屉,各抽屉分三种药材,共1296种药材。馆内放有田氏先辈称药熬药雕塑,另有年代久远的医书典籍、泛黄的处方笺、古朴的正骨器具错落陈列,墙上挂着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田氏先辈们背着药箱、走村串巷治病救人的身影。从《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到现代开具的药方,不用开刀、仅凭双手与自制药剂就能让伤者恢复如初的神奇技法,使田氏正骨在淄博当地声名远扬,百姓口口相传“伤筋断骨,找田氏”。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田氏正骨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巩芯如 供图

坚守传承之底蕴,续写荣光耀杏林

实践队员有幸采访到博物馆馆长,他眼中满是对正骨技艺的自豪与责任。“夹板,选料、打磨、塑形皆有讲究,贴合人体骨骼曲线,能固定伤处又不妨碍气血流通,这都是几代人智慧结晶。药材炮制亦是同理,田氏正骨秘方里,草药采摘季候、晾晒时长、配伍比例分毫差错不得,差之毫厘则药效全无”,馆长说道,许多外省的人闻名而来,田氏正骨也在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他的带领下,实践队员目睹了田氏正骨传人施治一位腿关节扭伤的患者,田院长先用手轻轻触摸、按压关节处,凭借指尖敏锐触感精准判断骨骼错位情况,之后双手上下揉搓患者关节,猛地一拉一推,只听轻微“咔哒”声,错位瞬间复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患者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随后,敷上田氏秘制龙凤接骨膏,膏药通体黑亮浓稠,散发着淡淡草药香,由几十味药材按比例熬炼而成,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奇效。田院长边操作边说道“人体骨骼如同精密榫卯,正骨师就是修复工匠,既要懂力学原理巧妙施力,又需深谙药理辅助康复,身心兼治方为良医。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膏药成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巩芯如 供图

正骨精魂恒久远,世代相继永流芳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深刻意识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精神的代代相传。无论是与馆长对话,还是目睹非遗传人的风采,实践队员都对中医的风骨有了重新的认知。田氏正骨疗法作为淄博新一代非遗文化的名片,正以势不可当的劲头冉冉兴起。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挖掘,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正骨疗法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走向千门万户 。(通讯员:巩芯如)

图为实践队员与工作人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巩芯如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02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以数字藏品助力汉剧传承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生们在非遗传承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数字藏品的形式,致力于发展汉剧品牌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所重视文化传统……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剧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通过努力打造汉剧专属IP,促进多元销售,推动汉剧品牌文化的发展。据了解,汉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汉剧品牌化发展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一群学子成立汉剧创新团队,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成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出一系列汉剧专属IP,并通过多元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汉剧……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绣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一支独秀”创新实践队在非遗传承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与活力。他们积极参与汉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倡导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汉绣专属IP,推动多元销售,促进……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支持留守儿童教育,积极促进乡村与高校合作交流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9日电(通讯员杨寒)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踏上了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的旅程,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牢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4日电(通讯员杨寒)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于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展开关爱教育实践……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的关爱

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开展一项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美育帮扶实践活动。通过一堂精心设计的硬笔教学课,团队成员不仅传授了……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梦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6日电(通讯员杨寒)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以留守儿……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商学院团委开展“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4月19日,商学院团委在长沙西湖公园开展为期一天的“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活动前…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校园净土

近日,24090441班宣传委员与组织委员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反诈指南宣讲会,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反诈知识课…

2023级金融班举办“碑前躬行,身后继志”志愿活动

(通讯员王笑贺)4月19日下午,商学院2023级金融学班举办以“碑前躬行,身后继志”为主题的志愿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志协小组长…

青春挺膺护国安:24090441班团日活动风采

在国家安全愈发成为时代焦点的当下,24090441团支部紧跟步伐,于近期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国家安全,青春挺璎”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通讯员张学鹏)4月19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23级经济班的志愿者,带着…

最新发布

曲阜师范大学:曲园学子走进书店,邂逅书香
探寻商河鼓子秧歌 领略民俗文化魅力
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交融,更多丰富多样的元素融入其中,表演形式愈发多样,动作更加规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明清时期,鼓子秧歌迎来了鼎盛阶段。每逢佳节庆典,商河的大街小巷都会响起欢快的鼓点,人…
实地调研重庆科技馆,共筑文化传承新篇章
2025年1月22日,正值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返梦筑益队”一行前往重庆科技馆,围绕“争做文化传承的推动者”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重庆科技馆的运营现状、展品…
曲阜师范大学:游古城,品古色
深耕拓片非遗 激活振兴动力
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拓片这一非遗瑰宝亦在其中熠熠生辉,吸引着五湖四海的目光去探寻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恰似一场甘霖,滋润着广袤乡村…
非遗“活”起来 乡村“旺”起来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下,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为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乡村振兴展宏图 东阿阿胶换新颜
1月15日电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诞生了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星。东阿阿胶名满天下,只要说起阿胶,人们便会想到东阿阿胶。为了解东阿阿胶的历史与制作技艺、阿胶的发展与东阿…
曲园学子:探寻鲁西南战役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曲园学子:探寻鲁西南战役历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在2025年1月19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曲阜师范大学“承古韵遗风,启新程芳华”队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走进了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社会实…
重温红色记忆,共筑时代新梦
为深入调研数智技术在红色文化旅游中的应用现状,探索如何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发掘红色教育基地承载着的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教育意义。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
情满乡村年货节,志愿温暖回家路
情满乡村年货节,志愿温暖回家路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来自安徽工业大学实践团队“安徽工业大学主席团社会实践队”前往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镇开展志愿活动。岁末年初,年味渐浓。在青草镇,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