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形象地说明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文化发展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文化保持活力和生命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论断以坚定的文化立场、科学的思维方式、深远的战略考量,展现出鲜明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精神,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科学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基于此,为进一步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儒德致学实践队一员于2025年1月19日前往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文化双创与春节的实践活动,从初期开展会议的热烈讨论,到问卷报告的精心调研分析,再到实践调查报告的深入探索,这段经历如同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感慨万千。
在活动初期的会议上,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思维碰撞所带来的强大力量。来自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齐聚一堂,大家对春节文化怀着同样的热忱,却从各自独特的视角提出见解。学文学的学生引经据典,阐述春节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和深厚底蕴;有创意的学生则脑洞大开,畅谈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和潮流元素为春节文化注入新活力。那一刻,我明白了文化双创并非是对传统的摒弃,而是在尊重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我们既要守护春节文化中那些温暖人心、传承千年的核心价值,如团圆、祈福等,又要勇于突破,让春节文化以更时尚、更亲民的姿态走进当代人的生活。这次会议不仅为整个实践活动奠定了基调,更点燃了我对探索春节文化创新发展道路的热情。
图为儒德致学实践队展开的第一次线上会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唐昊佳供图
问卷报告的撰写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让我对大众的文化需求有了更直观、更准确的认识。设计问卷时,我们反复斟酌每一个问题,力求全面涵盖与春节文化双创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收集问卷的过程中,我与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交流,倾听他们对春节的记忆、对传统习俗的看法以及对春节文化创新的期待。从数据统计和分析中,我看到了春节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尽管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日益多元,但春节依然是大家心中最具仪式感和情感寄托的节日。 然而,数据也无情地揭示了春节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比如传统习俗的简化、年轻一代对部分非遗项目的陌生等。同时,问卷结果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大众对春节文化创新的强烈渴望,尤其是对数字化、互动化体验的期待,让我意识到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通过创新的手段让春节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居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唐昊佳供图
实践调查阶段则让我真正走进了春节文化的现实土壤,亲眼目睹了春节文化在不同场景下的呈现和发展状况。我们走进古老的街巷,观看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那热闹非凡的场景让我感受到春节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拜访民间艺人,看着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制作剪纸、年画,却也为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难题而忧心忡忡。在一些乡村,我们看到了春节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游客们在这里体验传统的春节习俗,品尝农家美食,感受浓浓的年味,这让我看到了文化双创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潜力。在与当地居民和文化工作者的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文化双创不仅仅是专家学者和文创从业者的事,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每一个人都是春节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只有当大家都意识到春节文化的价值,并积极投身到文化创新的实践中,春节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为欢度新春的一条网红街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唐昊佳供图
回顾这段实践历程,我深感文化双创对于春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不仅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更是满足当代人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调研相结合,如何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文化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春节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价值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继续参与到文化双创的实践中,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春节文化的创新发展添砖加瓦。我们要让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勇于创新,春节文化必将在文化双创的浪潮中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通讯员 唐昊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8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