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它是我们先辈智慧的结晶,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先辈、与历史紧密相连。近日,为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梦栖山野,踏梦追风”实践队队员于东营市开展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于1月18日至19日走进陈官短穗花鼓研究推广传承保护中心,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短穗花鼓的深邃韵致,拓展陈官短穗花鼓的受众维度,促使文化认知从小众走向大众。
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官短穗花鼓传承人张兰青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了陈官短穗花鼓悠久的历史,短穗花鼓起源于明清,在道光年间广泛流传。陈官短穗花鼓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表演,它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写照。实践队员通过采访当地村民,了解到在过去每逢重要节日或庆典,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短穗花鼓表演,热闹非凡,与此同时,村民们也指出现在能看到短穗花鼓表演的机会在减少这一问题。
实践队员采访了两位年轻的短穗花鼓学习者,从她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其对短穗花鼓的热爱,当被问到为什么学习短穗花鼓时,其中一位学习者指出,在上小学的时候有幸跟随张兰青老师学过一些基础的短穗花鼓技巧,敲击花鼓的节奏感让她感觉到身心愉悦。后来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她一[1]直跟随张兰青学习短穗花鼓,老师讲的每一个动作她都牢记于心。
通过调研发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官短穗花鼓传承陷入困境。年轻人受现代娱乐冲击,对其兴趣寥寥,不愿投身学习,传承队伍面临断层。同时,社会关注度与传播极为有限。宣传推广主要依赖传统线下渠道,力度小、形式旧,相关活动规模小且频次低,难以吸引大众目光,限制了其影响力的扩大。
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张佳怡亲身体验了短穗花鼓的学习过程。她说:“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学起来却非常不容易,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通过这次体验,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不易。”
此次实践队员对陈官短穗花鼓的采访调查,不仅为这一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非遗传承面临的严峻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和传承非遗,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担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1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