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棕编记忆,传承指尖非遗。诸暨棕编作为第五批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对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棕编非遗的保护传承与现代化传播,2024年7月20日,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万编不离其棕”实践团前往绍兴诸暨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以“了解棕编,深入调研,强化合作,创新发展”为原则,参访非遗研学基地杨肇泰故居体验制作文创棕扫、拜访一代棕师寿新灿老师、并在唐仁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参观西施故里和诸暨非遗文化中心等,通过线上线下双重维度,以财经特色推动棕编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习艺探棕,绝知此事要躬行
7月20日上午,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非遗深度文化之旅“万编不离其棕”实践服务团前往杨肇泰故居参加非遗客厅活动,体验棕编制作。课堂上,寿红老师娓娓道来诸暨棕编的发展历史、趣闻轶事、传承情况,深入浅出地将棕编文化立体地展现在团队成员面前。随后,寿老师邀请团队成员一起尝试体验棕编小扫帚的制作。看似简单的基础棕编DIY却也精细地被分为了卷棕皮、合棕卷、打棕结、缝线、烤火、刮棕丝、修整剪平等十余步骤。
图1 寿老师带领团队成员体验棕编制作(7月20日)
DIY小课堂的最后,当小扫帚完整地呈现在眼前时,团队成员无一不感到自豪,感慨非遗棕编的精细巧妙和慢工出细活的老牛推磨精神,受益匪浅。
图2 团队成员棕扫成果展示(7月20日)
二、思想碰撞,对话大师习匠心
图3 寿新灿老师(7月20日)
当天下午,实践团队与棕编非遗传承人——寿新灿老师进行了一段为时两个小时的采访,寿新灿老师自青少年时期学习制作非遗棕编至今已有60年,从最初的学习临摹到如今的创新融合,他已经探索出十二生肖系列棕编产品——“不会动的动物园”、健身锤、茶杯套等周边文创产品,并坦言“几十年来没有一丝的后悔,唯有热爱”。值得一提的是寿老师的十二生肖系列并未完结,还有“猪”这一生肖尚未编制,“我想把这个系列的完结留到明年、后年、大后年,未完待续是另一种浪漫”,在采访过程中,寿老师谈到了当前棕编技艺发展面临的许多困境、传承的重要性和棕编创新的路径。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记录并分析了老师的回答及建议,进一步了解了棕编传承的难点及其可能的对策。除此之外,老师还兴允接受了到校图书馆展览棕编作品的邀请。
图4 团队成员对寿老师进行采访(7月20日)
访谈结束之后,团队成员在寿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杨肇泰故居,他先后介绍了丰富的诸暨非遗、非遗的发展历程和工匠的传承精神,成员们更加深刻认识到非遗的价值与魅力所在。最后,实践团队走访诸暨技师学院并参观了“育才1号工美创业园”线上销售平台,这为后续实践积累了经验。
图5 寿新灿老师带团队成员参观杨肇泰故居(7月20日)
三、匠师展艺,古村家谈体棕情
图6 寿新灿老师所获奖项(7月21日)
7月21日上午,团队成员共同来到了诸暨市同山镇唐仁村,登门拜访寿新灿老师。老师家中客厅的陈列架上摆放着大大小小属于寿老师的奖项,即使是岁月经久,它们仍然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状态。除此之外,家里的各个角落都彰显了寿老师对棕编始终如一的热爱——餐桌上的棕编杯垫、衣架上的棕编背包、木架上的棕编盆景、墙上的棕编健身锤以及杯子外的棕编杯套。最后,寿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一个专门摆放棕编作品的房间,房间内由上而下摆放了类型丰富的棕编制品,其中不仅包括十二生肖更有民俗传统,每一样都是他呕心沥血而制的精品。在这些棕编制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在疫情年份专门为抗疫英雄所做的“抗疫必胜”的棕编作品,其中蕴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深深感染了团队成员。
图7 寿老师家中陈列作品(7月21日)
四、故事叙棕,宗祠寻迹传文化
图8 团队成员与寿老师及唐仁村领导在大书房前合照(7月21日)
7月21日下午,团队成员在寿新灿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基地、唐仁村村委会——唐仁大书房参访,并向村领导发放调研问卷,深度交流棕编在当下村庄发展的痛点,探讨未来非遗创新的可行性;同时实地走访当地村户,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大众对棕编的认知度和重视度。
图9 唐仁村领导做调查问卷(7月21日)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寿氏宗祠。祠堂前后三进,祠堂原来正门两边有钟鼓楼。因为寿姓人氏祖先出过驸马,所以建有钟楼和鼓楼,并且雕龙雕凤。祠堂斑驳的窗棂在岁月熏染下透出古朴与庄重,它不仅承载着寿老师棕编制作的文化内涵,也见证着棕编技艺由失落到重振的更迭兴衰,见证着寿氏家族的历史沉浮,寄托着唐仁村的文化传承。团队成员认真聆听了寿氏家族的历史沿革,并尝试以此为背景补充棕编未来的发展蓝图。
图10 寿老师带团队成员参观唐仁村(7月21日)
五、古韵之旅,非遗深处见匠魂
7 月 22 日上午,团队成员踏入位于西施故里的三贤纪念馆,沉浸于百工百匠作品展。展览汇聚了众多匠人的艺术珍品,从细腻瓷器到精巧棕编,无不彰显着传统技艺的卓越,团队成员从中感受到寿新灿老师匠人精神的永恒价值。在这之后,实践团队前往了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走进非遗中心,仿佛踏入了一个活态的文化宝库。这里汇聚了众多非遗项目,每一项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非遗文化的珍贵与传承的重要性引人深思。实践团队身临其境,体悟非遗别具一格的魅力,以青年学生的视角,续写非遗古韵。
图11 西施故里(7月22日)
在为期三天的诸暨棕编非遗实践中,团队成员见证了诸暨棕编文化的生命力和不朽价值,被传承人对这份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深深打动。诸暨棕编,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技艺,更是匠人们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棕编作品,都承载着匠人的汗水与梦想,它们不仅仅是生活用品,更是活生生的文化符号,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提醒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去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寻找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途径,结合现代科技和创新思维,推动棕编非物质文化的现代化传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59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