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关于“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与路径研究——以湖北红安县为例的调查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银梦雨 李若嘉 李梦涵

关于“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与路径研究——以湖北红安县为例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项目主要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来助推乡村的高质量发展。项目从红安县个案分析出发,探索该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价值分析和机制构建等相关方面。总的来说,本项目旨在通过挖掘“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和作用,为乡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并强调了红色文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文旅;乡村发展

一、调研目标

本研究以红安县为例,以点带面提出发展红色旅游的具体建议。这些建议旨在为红安县以及更多具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地方的旅游产业布局和未来增长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提升其红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提供参考,有效地挖掘和应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二、调研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而必要的探索研究方法。在本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广泛收集整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电子数据库以及学校图书馆、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等平台查阅与本文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最终,通过对与本研究相关文章的整理和概括,了解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为研究提供合理的立足点与支撑。

(二)问卷调查法

基于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的需要,项目组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旅游”融合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这一研究问题,面向社会群体展开问卷调查,并通过社交平台辅助分发问卷,以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借助SPSS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通过数值处理和图形展示等方法,深入分析“红色文化+旅游”在当前乡村振兴策略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该策略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乡村地区的持续和全面发展。

(三)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也是课题运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所谓案例研究就是运用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实物具体化、直观化,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研究将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情况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系统性、全方位地考察红安县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现实情况。

(四)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本研究根据整理的材料和考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该县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并针对发展特点,找出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三、调研现状问题分析

(一)红安县基本概况

湖北省红安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交界处,面积1793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是著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县。

红安县是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全国一流、湖北最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红安县凭借其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拥有多个不同等级的红色旅游景区,包括红色4A级景区3家(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天台山风景区)、红色3A级景区2家(董必武故居纪念园、七里坪长胜街),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部旧址、大别山抗日军政学校旧址等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被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红安县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红安县不仅孕育了革命精神,还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变的艰难过程。红安县拥有包括七里坪革命旧址群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共41个文物点,展示了革命时期的斗争和生活状态。

红安县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和深厚的革命文化背景,已经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里不仅是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国防教育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关键地点。红安县曾先后被中共湖北省委、国防部和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二)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发展模式

经过前期的网络信息搜集和资料整理,发现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发展模式主要包括:

一是打造红色文旅复合型产品。红安县为强化游客的互动体验,着力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实景演出,重磅推出《我和我的红安》和《红安永远红》两部红色实景宣讲演艺剧目,此外还与深圳鼎彝集团携手推出六部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演艺节目,包括《红安亮剑》和《觉醒年代》等。沉浸式实景演出通过引入“动态化”、“沉浸式”和“年轻化”的科技手段,对传统的红色文化进行了创新性的赋能,让游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红色旅游体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红色文旅项目的短板与不足。

二是延申红色文旅产业链。近年来,红安县强化顶层设计,大力发展研学游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例如与海军工程大学合作建立军政训练基地,以及联合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地、研学基地和红色艺术创作基地。这些合作项目利用红安地区丰富资源,有效地传承红色文化遗产的同时向公众讲述了生动的历史故事,进一步强化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和影响力。

(三)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助推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复苏,红色旅游热度不断攀升,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度红色旅游消费报告》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客群、亲子家庭主动参与到红色旅游中来。年龄在18-35岁的中青年用户出游人次占比达到50%,中青年用户已成为红色旅游的消费主力,呈现年轻化趋势。《报告》显示红色旅游用户的亲子出游趋势也在加速显现,2023年上半年红色旅游用户中,亲子客群出游人次占比为36%,其中年龄在12岁及以下的低龄儿童亲子家庭出游人次占比达到了71%,“红色旅游+研学”“红色旅游+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丰富的体验形式,吸引了众多亲子客群去探索和了解红色文化及历史。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红安县积极利用红色文化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经济方面,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带动了农业观光、参观名人故居、农作物采摘等多种衍生旅游方式,2022年红安全县共接待游客905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45.2亿元。在政治教育方面,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文旅,红安建设了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大别山分院、湖北红安七里坪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和红安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湖北省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在文化方面,目前红安县共有231个文物点,包括将军故居、革命遗址、烈士墓地等,创造产出了大量红色革命歌谣、红色故事和红色剧目,红安精神深入人心。尽管红安县红色旅游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1.红色文化开发方面

红色文化意蕴深远,具有深厚的历史深度、思想高度和道德广度。乡村红色旅游具有较强学习性和政治性,红安县红色文旅开发模式较为单一,集中于红色研学、干部培训和自然观光,游览形式主要停留在红色遗址参观和图片文字展示。在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上不够深入,红色文旅项目的特色和个性化体验不足,缺少互动性强的活动,展示方式和手段陈旧。红安县内红色旅游景点形式雷同单一、同质化严重,特色和优势不够明显,缺乏亮点和创新。如此极易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造成“一次性旅游”和“回头客不多”的现象,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限制乡村经济的发展。

2.乡村人才方面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步,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红安县旅游以“红色文化”为核心,需要相关的红色文化专业人才、专家。近年来,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经济差距增大,本土人才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红安本地人才流失,当地劳动力减少。同时红安的经济状况和工作条件与大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较低,难以留住外来人才,致使红安乡村红色文旅的多个领域大量缺乏人才,形成了本土人才留不住、外来人才不愿来的现象。红安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人员多为当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业务能力有限,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红安经济社会发展,削弱了红安红色文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基础设施方面

近几年政府对乡村景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相较于之前整体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足。红安县各个乡村景点之间,依旧是黄土路为主要,沥青公路没有实现村村连通,限制了游客的到访,同时也增加了游客出行的成本。红安各个乡村景点的宾馆、酒店数量较少,主要以村民民居为主,缺乏多样的酒店、民宿和其他住宿选择,无法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公共卫生设施缺乏,景区卫生问题处理不完善,影响游客的出行体验。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游客旅游的意愿和出行便利性,降低游客旅游体验和满意度,限制红安县红色文旅发展,减少当地收入,制约乡村经济增长。

4.生态环境方面

乡村旅游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旅游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乡村教育比较落后,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红安县有很多村民对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够。景区内绿化面积不足,绿化树种种类少,绿色景观单调。而且部分景区外围及周边环境卫生较差,没有配套的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景区内也存在人为破坏,例如:乱丢垃圾、任意踩踏草坪和农田、乱涂乱画,甚至是大声吵闹喧哗,每到旅游旺季,脏乱差现象更为严重。不仅影响环境美观,而且破坏当地自然环境,未能将红色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效结合,必然影响乡村可持续发展。

四、路径建设:乡村振兴背景下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融合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模式建设,既直面乡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同时也是红色革命老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必然要求,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以实现全面振兴。

(一)建立新兴产业体系

发挥红安红色资源优势,加强与其他资源之间的联动,以“红色+”思维打造红色文旅复合型产业体系。首先,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农业园区,发展特色农业,如“两红两茶”(红安苕、红安花生,高山有机茶、油茶)红色主题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结合红色文化教育和农业体验,为游客提供体验农业生产生活和购买特色农产品的机会,提高农业附加值。其次,深度挖掘和传承乡村民俗传统文化,如红安绣活、荡腔锣鼓、红安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当地特色文化与红安红色文化相结合,既能提供多样文化体验,也可以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打造独特IP形象,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最后,利用“动态式”“沉浸式”“年轻化”的科技手段,继续打造《红安永远红》、《我和我的红安》、《红安亮剑》类沉浸式实景演出,创新红色文化旅游的展示和体验方式。通过与不同产业的融合,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新兴产业体系,加强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擦亮红安红色印记,提升红安知名度和吸引力,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二)构建宜居宜旅格局

红安的生态环境对于红安的红色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要珍惜和保护红安县生态资源和环境。首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安县内拥有“三山三河三湖”等生态资源和众多历史资源,要坚持“以红为魂、红绿相间”理念,构建“红、绿、古”三色可持续发展机制。其次,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游客出行体验,应该在红安县村民居住区特别是红色景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公厕、垃圾桶等,减少因基础设施不健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美化红安乡村生活环境和旅游环境。最后,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在红色景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惩罚力度,结合红安的红色历史进行生态文明宣传,激发当地居民和游客对红安的深情,自觉保护和维护当地自然环境,有效控制污染环境行为。将生态文明贯彻于红安县红色文旅之中,改善村容村貌,创建美好空间,构建宜居宜旅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三)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实现乡风文明,需要将红色文化教育与乡村社会发展相结合。首先,在红安各所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课堂,把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利用红安县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其次,完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文化长廊、文艺舞台、文化广场,为红安县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和平台,在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组织红色文化主题的文化活动,如红安县首届红色旅游讲解员大赛,让红安人人都能讲红色故事,人人都了解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氛围。最后,全面建设红安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育人的作用,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多样红色教育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学生前来学习和交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建设全面红色教育体系,增强红安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四)打造多元共治机制

治理有效的实现有赖于多元主体共治。第一,构建红色教育体系,提高党员的治理水平。采用多样红色教育形式,让党员更好地参与其中,并将所学到的红色教育理念运用到红安县治理实践中。第二,利用红色文化凝聚力,提高村民参与治理积极性。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等进行宣传,弘扬红安先烈模范作用,以先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凝聚人心,号召村民积极参与到治理中。第三,鼓励和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资和参与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加入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的规划和运营之中,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第四,建立“外引+内培”人才机制。通过聘请专业学者和团队,引进专业知识、技术、经验,同时加强对红安县红色文旅从业农民的文化教育引导和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红安乡村治理,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红安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乡村政策体系

完善乡村政策体系以促进生活富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此确保政策体系的有效性和综合性。在产业发展方面,红安县政府要制定鼓励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提高政策优惠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支持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与农业、教育、科普、康养、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为小规模经营和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全力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就业方面,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相关职业培训,增强农民就业本领,帮助乡村居民提升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为农民提供保险和灾害救助,做好兜底保障,还应创新农民收方式,例如发展电子商务,让红安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增产品走出去,增加村民收入。以政策保障和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生活富裕,提升红安人民的幸福指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1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穿越时空的对话 —— 晋鲁豫革命纪念馆参观

2024年8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心传千载,非遗映红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晋鲁豫革命纪念馆尽享参观实践。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看到了革命文物,听到了红色故事,感受…… 张梦彤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潍坊风筝寄托希冀,展翅高飞,翱翔于天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心传千载,非遗映红魂”实践队为深入挖掘潍坊风筝内涵,弘扬红色精神,近日,来访山东省潍坊市亲身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潍坊,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风筝…… 周春雨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在非遗文化与红色精神的交汇中领悟时代价值

2024年7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心传千载,非遗映红魂”实践队走进了山东省潍坊市的核艺堂核雕艺术馆。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核雕这一独特的非遗艺术,还让我们在探…… 张艺轩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胶东花饽饽:文化与美食的双重盛宴

在胶东半岛,有一种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那就是胶东花饽饽。这次我有幸作为曲阜师范大学“译心传千载非遗映红魂”实践队队员参观了一家胶东花饽饽的制作工坊,让我对…… 董佳乐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探红迹,昭华情:走近宁阳非遗剪纸

2024年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心传千载,非遗映红魂”社会实践队来到泰安市宁阳县博物馆,参观以”我爱你中国”为主题的红色非遗剪纸艺术作品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非遗文化作品…… 戴昕蓓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刻木传神韵,雕史映辉煌:菏泽木雕与红色精神的交融

2024年7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心传千载,非遗映红魂”实践队秉承“翻遗译韵传红魂,矢志不渝践初心”的信念,走进菏泽,探寻木雕的奥秘。菏泽木雕技艺源远流长,至明清时期已颇…… 张梦彤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方寸之间,匠心独运

身为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心传千载,非遗映红魂”社会实践队的一员,近日,我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踏入山东省潍坊市的核艺堂核雕艺术馆,开启一场探寻潍坊核雕这一传统民…… 刘鑫鑫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精神的融合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同时,红色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 单雨虹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机电工程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动员部署会

012024年11月7日,机电工程学院在第八教学楼南308会议室召开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动员部署会。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关于本…

红色岁月映初心,烽火征途铸忠诚|湘科院成功举办红色剧本杀活动

本网讯(记者李嘉瑶丁紫涵)为传承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推动作用,11月17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

红情逸趣扭乾坤,棒影承辉颂党恩 ——土木工程学院举办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

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意识,以红色文化为纽带,连接过去和现在,并让红色精神内涵深入人心,土木工程学院于2024年11月18日…

青春映廉风,视频传洁韵——土木工程学院举办廉洁教育活动

为建设一个优良学风、校风,锻炼同学们的视频制作能力,提高廉洁教育的普及,土木工程学院传媒部于2024年11月18日在敬本楼举办…

卓越人文|创新艺术形式,传承先辈精神 ——《马兰花魂》舞蹈团队专访

近期,由人文学院舞蹈团指导教师张晓梅携团干部及部分团员共同排演的舞蹈作品《马兰花魂》连续亮相大型舞台,在舞台之上诠释…

最新发布

吉首大学商学院“灯塔”志愿服务团:讲好雷锋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雷锋精神,作为中国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7月6日下午,吉首大学商学院“灯塔”志愿服务团走进吉首市双塘小学开展“学习雷锋故事,做时代好少年”红色故…
南信院青马工程素质拓展观影感悟
在本学期我校第十二期青马工程培训班组织了一次意义非凡的观影活动,作为学员,我们有幸在江苏大剧院观赏了原创话剧《新中国建筑巨匠杨廷宝》。这部话剧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素质拓展…
迢迢景星 悠悠庆云 “农”墨重彩绘振兴
为深入研究新时代背景下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探寻乡镇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8月1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庆云县严务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一行前往庆云县严务乡展开实地调研,先后走…
寻党史足迹,乘不朽遗风
寻党史,乘遗风中国青年网信阳8月8日电(通讯员李欣冉)8月2日清晨,团队一行人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到驻马店杨靖宇纪念馆,提到杨靖宇烈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白山黑水铸忠魂”,是一位救国之志坚如磐…
蓝莓产业引领前行,助力时代乡村振兴 调研报告
1.采收(1)采收时间:蓝莓的采收时间因品种、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异。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采收,中熟品种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采收,晚熟品种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收。在调研地区,大部分…
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开展“守护生命伙伴,共绘生态画卷”暑期社会实践
2024年7月6日至15日,由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16名同学组成的“动物LOVERS”守护团分别在南京红山动物园、贵州省遵义动物园、广西博物馆、镇江芦苇之家义工服务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琼库勒村村委…
星辰之光,照亮乡村教育之路
在那段如诗如画的时光里,三下乡的教学经历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悄然照亮了我人生的广阔旅程。湾里村,这个远离尘嚣的小村落,成了我们播种希望、收获成长的沃土。我们,一群怀揣着热情与责任的青年教师,带…
吉首大学“灯塔”志愿服务团:大手拉小手,守护生命路
“你们认为什么是交通安全?”“不在马路上玩耍……”“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看四周,不闯红灯……”7月8日上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双塘村双塘小学课堂上,吉首大学商学院“灯塔”志愿服…
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开展“数据破局:新农人何以驰骋金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新农故事”实践队前往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开展以“乡村振兴,青春笃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数据破局:新农人何以驰骋金畦?”。实践队在茅…
湾里之光,希望之种
身为班主任的我,日常总是被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求知的眼神所包围,而这次湾里村的十天之旅,却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注入了我心田的最深处,让我对“教育”与“奉献”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这片被扶贫政策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