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长江经济带城乡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积极响应号召,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发展了一系列社会治理新模式。
今年暑期,武汉大学法学院长江经济带城乡“枫桥经验”与共享法庭基层治理建设调研实践队深入长江沿线的江苏、安徽、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实地考察、访谈、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各地的应用与成效。
集体实践
白族文化融合多元解纷新路径。在云南大理喜洲法庭,大理喜洲法庭结合白族文化特色,创新实施了“金花+N”多元解纷机制,自2012年“金花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上千起案件,调解成功率高达100%。该机制通过引入博士调解、乡绅乡贤调解等模式,将法律规范、政策引导与情理感化相结合,有效解决了基层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效率,并注重情绪和心理疏导,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
枫桥经验下的矛盾化解新篇章。苏州分队考察了吴中区法院和越溪街道司法所,发现该地区在践行“枫桥经验”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来说,该地区通过设立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并构建多元化解机制,有效整合了法院、乡村街道、信访办等多方面的力量,实现了矛盾纠纷的高效处理。这种机制缩短了解决时限,提高了治理效率,并促进了社会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此外,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调解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上报与共享,增强了调解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六尺巷工作法引领基层治理新风尚。桐城分队访问了孔城人民法庭,了解到该法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注重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预防潜在矛盾,积极推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前置,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与化解。该法庭创新性地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六尺巷”的故事融入调解工作中,提出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这一工作法通过“听、辨、劝、借、让、和”六个步骤,有效地结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社会矛盾化解实践,不仅提高了矛盾纠纷的调解效率,还促进了基层治理的转化升级。
1+4+N模式创新矛盾调解体系。湖北恩施白杨坪人民法庭创新“1+4+N”及层级调处制度,构建起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通过“桃姐评理室”、“兵哥调解室”等特色品牌以及乡贤评理、特邀调解等方式,有效调解了各类纠纷,特别是针对30-50岁、学历较低的群众群体,展现出了极强的地域适应性和人文关怀。法庭与多方组织协同作战,实现了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并通过党建引领强化了工作联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了“码上调”小程序,实现了纠纷线上调解;科技审判庭更是方便了海外当事人参与调解。
生态法庭护航绿色低碳司法新实践。成都分队访问了四川省铁路运输第二法院的大熊猫生态法庭,与冯庭长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到该法庭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方面,与多个部门合作建立了溯源治理机制,通过法官工作站、林长制反恐工作站等形式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在案件处理方面,法庭主要关注环境侵权类民事案件,并积极进行普法工作以增强偏远地区村民的法律意识。此外,该机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例如通过熊猫司法碳普惠APP实现了绿色低碳与司法服务的双重提升。冯庭长指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程序衔接,并确保必要的经济支持,以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实践队成员线下集体调研
个人实践纪实
(一)长江中游地区
实践队员李明俊、黄子纯前往襄阳市进行实地调研。实践队员李明俊队员前往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调研。法院致力于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全市人民法庭建设,争创全国“枫桥式人民法庭”,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诉源治理格局。通过强化诉前调解、开展巡回审判等方式,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远程调解,提高了司法效率。实践队员黄子纯深入襄阳市襄城区古城街道民主路社区调解庭,感受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生动实践。“1+7”调解庭机制以一名专业调解员为核心,辅以七名来自不同领域的调解助理,负责调解社区内的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有效化解小型矛盾纠纷。居民普遍对该机制给予高度评价。
实践队员李明俊、黄子纯线下调研
实践队员刘昕怡前往天门市人民法院,与民事审判庭庭长吴巍进行访谈。吴庭长介绍,法院以地方党委推进的“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以创建“无讼村居”为抓手推进诉源治理,并采用“法官+村官”模式,实现包点法官与村干部、社区调解员常态化联络排查,做到风险共判和纠纷共治。此外,还邀请司法所长等作为人民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利用法庭庭长挂职乡镇党委委员的优势,协调各方构建基础治理网格,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实践队员刘昕怡线下调研
实践队员田宏宇前往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调研。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多元化解纷体系。通过引入特邀调解员、建立在线调解平台等措施,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多元、更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法官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实践队员田宏宇线下调研
(二)长江下游地区
实践队员施欣雨、虞畅深入浙江省余姚市进行社会实践。实践队员施欣雨走进余姚市人民法院,与行政庭法官助理方永明进行交流。施欣雨旁听了一起宅基地纠纷案,深刻认识到诉讼并非解决矛盾纠纷的最佳方法。许多纠纷的解决需要依靠审判机关、人民调解组织等协调会商,使双方在不伤和气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实践队员虞畅深入余姚市阳明街道新城市社区,调研该社区加强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的情况与经验。新城市社区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团结党员干部、公益组织等多元力量,形成强有力的服务队伍,有效解决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社区还创新性地开展网络直播,拓宽居民表达诉求、参与治理的渠道,增强社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实践队员施欣雨、虞畅线下调研
实践队员陈心琪来到浙江省玉环市卫生健康局,对负责信访工作的干部进行访谈。受访干部表示,玉环市在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坚持守正创新,并详细介绍了多元机制在矛盾化解的具体体现。通过跨部门合作和政策优化,实现矛盾的有效调解。12345便民服务热线的运用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效率,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了市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实践队员陈心琪线下调研
实践队员于晰月来到江苏省海安市海安街道旺池社区,与社区党总支书记吴蓓蓓进行交流。旺池社区通过精准摸排、实地回访、多样宣传“三化联动”,主动出击解决矛盾纠纷,着力打造“精细化管理小区”。
实践队员于晰月线下调研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各地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各地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将继续深入挖掘“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通讯员 舒文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6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